201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小题)

1、在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中,有4位同学陈述了自己的探究成果,阅读后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佳:家风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常常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让人记忆深刻,永久不忘。A但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奔离析 , 家风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B在社会加剧转形过程中 , 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C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啃老等问题的存在,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赵捷:二战前,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古文明为何只有中国文明屹立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汉字“孝”的彤艾,不仅是“子”承“老”,而且是“老”传“子”。中华文化的人伦情义正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传承家风当从百姓日常人伦入手,从家教入手,从每个人自小如何待人八手。

       章强:孩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好家庭是良好的成长沃土,好家风是优良的生态环

境,好家教是高尚的精神滋养。D优良的家风与家教,还可对“恶”防徽堵渐 , 2011年公布的未成年人 犯罪情况年度报告说明,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王明玥:良好家风传承,重要的是长辈的“身体力行”。范仲淹之所以志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幼时母亲告诉他,“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良相可以治国安邦,良医可“治病救人”一个人想要自己快乐,就必须让别人先快乐。儿童若是从小缺乏道德的启蒙,他的善良本能就无法激发,自私与冷漠的性格便难以抑制。

(1)四位同学的陈述中划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屹立(chì) B . 人伦(lún) C . 滋养(zī) D . 冷漠(mò)
(2)四位同学陈述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A . 但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奔离析 B . 在社会加剧转形过程中 C . 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啃老等问题的存在 D . 优良的家风与家教,还可对“恶”防徽堵渐
(3)为使语言精练生动,替换李佳同学陈述中画线句子最准确的一个成语是(    )

让记忆深刻,永久不忘

(3)
A . 经久不息 B . 潜移默化 C . 记忆犹新 D . 刻骨铭心
(4)王明玥同学的陈述中,观点与材料存在不统一的问题,请你根据提示提出修建议

①建议一:修改观点。将“良好的家风传承,重要的是长辈的身体力行”中“身体力行更换成      

②建议二:修改材料。将范仲淹的材料更换成与观点一致的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简要概括出材料内容即可):      

(5)王明玥同学的陈述中,横线上应填的一句名言是:            

(6)从四位同学的陈述看,下面哪个问题是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所探究的问题(    )

(6)
A . 面对当前形势最主要的问题是什幺? B . 你是否支持优良家风的传承、建设? C . 家风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D . 家风建设有哪些新的进展?
(7)仔细考虑四位同学所表达的主要看法,你最认同哪位同学,试用自己的文字,以自己和这个同学的主要观点,解释为什么你会赞同这个同学。

(8)在这次活动中。文峰同学搜集到了这样一首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这首诗出自       , 作者是      。“心中的风雨”比喻      。这首诗的主题是:      ;的思想感情是:      

(9)活动中,同学搜集的相关名句不完整,请你补充完整。

       , 大庇天下寒±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恃节云中,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我们的先哲十分注重“正本”,强调“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二、阅读理解(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巳。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采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束几,一鹳【注】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鹄亦尾其后。群鹳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兄“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李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

      【注】鹳(9uàn);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一狼其中洞:洞口 B .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C . 其上巢:筑巢 D . 古木之上集:停息、聚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①久 , 目似瞑②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 刀劈狼首②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 . ①一鹳横空来②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D . ①二鹊亦尾后②安陵君许寡人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其一犬/坐于前 B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 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D .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5)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又是怎样的鹊?请结合故事中鹊的行为具体来说明它们是这样的鹊。

2、阅读下列一首唐诗,仿照赏析示例填空,完成赏析。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恬静的春夜图。诗的开篇两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春初月夜之美。

首句一个“半”宇,用得精确传神,使画面明暗相间,错落有致。后两句运用倒叙手法      。末句“新透”二字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笔帽上的孔究竟有什么用?

       最近,不少媒体发布了这样的消息:笔帽上有个“救命孔”,这个空气孔被列入了强制生产标准。不少网友对“救命”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笔帽上加孔的作用不过是平衡气压以防打不开盖而已。

吸入笔帽:确实存在的风险

       异物吸入对儿童的生命健康确实有不小的威胁。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数据,仅2000年一年美国就有160名14岁或以下儿童死于异物吸入相关的呼吸道阻塞。CDC还特别指出,每一例因异物吸入窒息死亡的案例意味着同时还发生了100多起抢救案例。2001年估计,全美有17537名14岁或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因窒息而接受了抢救。

       学龄期的儿童经常要和笔打交道,出于转移压力、集中思维或是单纯觉得好玩等原因,不少孩子也会把笔帽放进嘴里,这些行为习惯构成了笔帽吸入的潜在风险。在上述的CDC统计数据中,导致窒息死亡的异物41%为食物,另外59%为非食物类异物。也在文献报道,在非食物类异物吸入中,笔帽占了3%﹣8%.可见,笔帽引发儿童窒息的风险是确实存在的。

哪些笔帽要有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的规定,书写笔、记号笔、修正笔和水彩笔的笔帽应符合下列3条规定中的至少一条:

       ①笔帽尺寸足够大(垂直进入直径为16毫米的量规时,不通过部分大于5毫米)。

       ②笔帽体上需要有一条连续的至少6.8平方毫米的空气通道。空气通道可以由笔夹等凸起的部分提供。

       ③笔帽应在室温最大压力差1.33千帕下最小通气量为8升/分钟。

       符合这一标准的合格笔帽上不一定都有孔,不过它们都需要通过增大尺寸或保证通气的方式来减少吸入窒息风险。

       中国对于笔帽的安全性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采用的恰恰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1540:1993《书写笔和记号笔上帽﹣﹣安全要求》中的标准。

空气通道的用处有多大?

       异物吸入是件相当危险的事情,如果堵住了主要的气道,随之而来的窒息会迅速对机体产生伤害。窒息导致的缺氧只要持续四分钟以上,即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死亡

       当笔帽误入呼吸道时,急救过程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笔帽具有若干特别棘手的特性:它们的尺寸和形状都与人的呼吸道特别“适配”,其材质往往坚硬缺乏弹性,而且表面十分光滑。这些特性使得笔帽可能会严丝合缝地卡住呼吸道,使救治措施难以顺利施行。不仅如此,X光检查也可能不能保证及时发现塑料材质的笔帽。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实际取出笔帽解除阻塞所需的时间可能会远远过最佳的抢救时限。

       而如果笔帽上预留了能保证足够通气量的空气通道,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即使笔帽不能被很快取出,呼吸道也不至于被它完全堵塞。这样至少能免除性命之虞,为治疗赢得足够多的时间。

       由此可见,在笔帽上设计空气通道对于防范儿童意外窒息确实有重要的作用。

(选自果壳网2014.04.14有删节)

(1)在“吸入笔帽,确实在存在风险”一节中,列举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14岁或以下儿童吸入异物或死于相关的呼吸道阻塞的数据,其作用是(    )

(1)
A . 比较相关数据,说明14岁以下儿童吸入食物类异物导致窒息死亡的比例较高。 B . 运用相关数据,说明14岁以或以下儿童吸入非食物类异物导致死亡的比例较高。 C . 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异物吸入对儿童生命健康的威胁不小。 D . 比较相关数据,说明异物吸入对儿童生命健康的威胁不小。
(2)准确的语言说明才能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文中画线句子删去划线的词而又不影响语义表达的一项是(    )

(2)
A . 笔帽上有个“救命孔”,这个空气孔被列入强制生产标准。 B . 导致窒息死亡的异物41%为食物,另外59%为非食物类异物。 C . 窒息导致的缺氧只要持续四分钟以上,即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死亡。 D . X光检查也可能不能保证及时发现塑料材质的笔帽。
(3)九岁的明明在读三年级,要使用中性笔,他的妈妈总是担心孩子吸入笔帽,请你根据本文内容,给他的妈妈提出两点建议。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远行

周太舸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24期)

(1)故事开头父亲处于一个怎样的情景中(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一情景有什么作用?

(2)父亲带着儿子去哪里卖猪崽?他们是怎样去的?途中歇息了几次,为什么要去这里卖猪崽?

(3)故事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例瞬明他是这样的一个人。

(4)你认为故事的结尾是一个适当的结尾吗?请联系故事的主题用自己的话简要解说。

(5)故事开头听说儿子不去读书,父亲老树皮﹣样的手僵在空中,耳边投有响雷。试设想:父亲的手如果不是“柔”回来,儿子的耳边如果响起响雷,情节又可能会怎样发展?概要述说你认为可能的情节发展,并用你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你的答案。

三、作文(共1小题)

1、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文题一】严厉的温柔

【文题二】因为窗子,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外面的世界;因为镜子。我们能更准确地抹去脸上的污点;因为……

请你以“因为             , 我更            ”为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