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5小题)
二、综合性学习(共3小题)
【材料一】礼、义、廉、耻,被称为“国之四维”,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的“生辰纲”,被认为是“不义之财”。吴用等好汉仗义疏财,劫富济贫,设计智取了“生辰纲”,历来为人所称道。
【材料三】“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很多家庭找到了失踪、流浪的孩子。那些志愿者的努力和付出,被人们称为“义举”。
【材料四】今年局部地区遭受罕见洪灾,目前各灾区正在紧张地恢复重建。而一些不法厂商却见利忘义,借灾敛财,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建材价格一路疯涨。
【材料五】《论语》有:“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湘潭,伟人的故里,湖湘文化的沃土。创建“中国书法名城”,是湘潭打造文化名城的又一力作。10月23日,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宣传活动在白石文化广场隆重启幕,你和小俊、小明、小鹏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的书法展览中,你们欣赏到了下边一组书法作品。
听了小俊的介绍,你一时兴起,从书包中拿出写字本,用楷书简化字,工整地在田字格中写下了上图的四个字。
阅读如图的一幅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阅读理解(共6小题)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喂──出来!”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节选自《喂﹣﹣出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虎之力,于人不啻(不啻,不止,不只)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于: 恒:
“妈妈,人会死吗?人既然要死,那活着有啥意义呢?”从去年年底开始,湖南株洲七岁的倩倩(化名)就一直缠着妈妈问这样一个“深奥”的难题。近日,她妈妈以“千千妈妈”的网名在网上发帖求助,因为实在“无法给女儿一个恰当的解释和答案”。
相信“千千妈妈”的遭遇很多人都经历过。当孩子一个劲儿地追问我们“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啥意义”等问题的时候,说明孩子的生命主体意识在悄悄觉醒,已经开始正视生命、思考生命,而此时正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契机。联想起近年来屡见报端的校园伤人和自杀事件,对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来说,生命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生命教育本该是贯穿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不仅早就纳入中小学课程,而且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比如,在瑞典,老师会一边让孩子们轻抚孕妇凸起的腹部,一边给他们介绍胎儿的孕育过程,讲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解释生命的来之不易,引发孩子们思考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还有一些国家的孩子,每学期要有一天戴毛玻璃眼镜在学校体验盲人看不见的感觉,还有一天戴耳塞体验聋人听不见的痛苦。这样做,不仅让孩子深切体会到两个感官之于生命的重要,更让他们感同身受地理解残疾人的处境,培育对生命的敬重和呵护。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在学生伤人或自杀诸多事实面前,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及面对困难的勇气不够,看问题容易绝对偏激;他们敏于思索却不肯轻易表露,有独到的见解但不愿开口,想接受指导又不愿虚心求教,内心时时矛盾常常纠结,甚至出现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一旦遇到挫折打击,他们往往难以承受,于是就会发生一些遗憾的事,甚至产生一个个悲剧。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缺失的结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倡生命教育,不仅是人类本身的重大话题,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探究,其目的不单单在于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本质,更是为了让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感悟生活中的美好,追求人生的幸福。
﹣﹣2013年4月10日《湘潭日报》(有删改)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显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怪不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的人恍然大悟。
四、作文(共1小题)
题目:留住
提示: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然后作文。②不少于600字。③要求书写工整,标点、格式规范。④避免在文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