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12小题)

1、给加线字注音。

      槽枥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含义。

辱于奴隶人之手      死于槽枥之间              ③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3、理解填空。

①韩愈,字            代著名      家,他的著作收在《      》里。他是“      ”之一。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 但都是为了       

②《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

③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4、《马说》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5、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一食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能千里而食也      

③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含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含义:                       含义:      

③其真无马邪             含义: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线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或尽粟一石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不饱,力不足。      

之不能尽其材。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10、下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并列 B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食:通“饲”,喂养 C . 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 . 执策而之                临:靠近
1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与例句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 既克,公问其故。
12、下面句中加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 虽有千里之      安求其千里也 B . 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 . 鸣之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不胜 D . 祗辱于奴隶人手 学而时习

二、问题理解(共6小题)

1、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3、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哪一句话?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5、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6、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三、课内阅读(共1小题)

1、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莱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2)第二段说明了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3)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四、延伸阅读(共1小题)

1、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④期(jī)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

①千金骨              ② 以报君                                                                   

③天下必王为能市马     ④安事死马而五百金

(2)概括“千金市骨”这一成语的含义

(3)翻译下列句子。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文中“君主”、“涓人”各有什么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