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5小题)
1、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秒)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tAB<tBC
B . tAB=tBC
C . vAB>vBC
D . vAB<vBC
2、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 4.8m/s
B . 5m/s
C . 2.45m/s
D . 4.8km/h
3、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③④
4、一辆汽车在6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72km/h,根据以上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能求出汽车在60min内通过的路程
B . 一定能求出汽车在前30min内通过的路程
C . 一定能求出汽车在90min内通过的路程
D . 以上结果均能求出
5、宣城距南宁220km,一轿车从宣城出发行驶2h后,进服务区休息30min继续出发,又过3h到达南宁,则轿车从宣城到南宁的平均速度是( )
A . 110km/h
B . 48.89km/h
C . 40km/h
D . 44km/h
6、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1min内的平均速度是2m/s,在第2min内的平均速度是4m/s,则它在第3min内( )
A . 通过的路程一定是360m
B . 平均速度一定大于4m/s
C . 通过的路程一定大于120m
D . 通过的路程和平均速度都无法确定
7、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 .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 . 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C . 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 .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8、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10s内通过150m路程,如果物体继续前进10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后10s内通过的路程可能大于150m
B . 物体在后10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5m/s
C . 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一定是15m
D . 物体在20s内的平均速度不可能等于15m/s
9、一学生在运动会上掷铅球,成绩是12m,那么铅球通过的路程( )
A . 等于12m
B . 大于12m
C . 小于12m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大家知道,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结果是乌龟赢得了比赛,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因为乌龟天生跑得比兔子快
B . 因为兔子没能力跑赢那场比赛
C . 因为裁判不公平
D . 因为乌龟虽然速度慢,但是全程平均速度比较大
11、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自动拍照一次,拍下了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选项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12、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 1、v2与v 的关系是( )
A . v1<v2<v
B . v1=v2<v
C . v1=v2>v
D . v1<v<v2
13、如图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 )
A . 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小球A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 . 小球A,B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14、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 5km/h
B . 50km/h
C . 100km/h
D . 150km/h
15、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 . 10cm/s
B . 9cm/s
C . 8cm/s
D . 7cm/s
二、填空题 (共5小题)
1、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2、甲、乙两人从相距15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2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4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km。
3、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的运动中, (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 m/s。
4、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 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5、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80cm,则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cm/s。
三、解答题 (共4小题)
1、两个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2、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漏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2)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求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请写出计算过程)
3、为了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小马找来了用过的输液器和瓶子,设计了两套装置(如图甲、乙).选择其中一套合理的装置,通过调节使水匀速滴出;他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在车尾处粘上长纸条,让小车拖着的纸条经过滴管出口的正下方.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到了数个带有“滴痕”的长纸条,选择其中两个纸条(如图丙所示)进行研究:


(1)为保证水持续匀速滴出,合理的装置应该是 ,这样可以保证在纸条上得到的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间隔时间 。
(2)通过对A、B纸条上“滴痕”的分析,你认为小车两次分别做什么运动?
4、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25 | 2.50 | 3.75 | 5.00 | 6.25 |
图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