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一)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5小题)
你想美好吗?那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chí zhī yǐ héng ,优美就像,měi bú shèng shōu 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示例:邀请父母同看一部电影,一起感悟亲情。
二、阅读理解(共3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僰人舞猴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恬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日: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怡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①元方入门不顾 ②耻己之不如也
③思所以败之 ④乃袖茅栗以往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康熙字典
梁晓声
①午后三点多,热闹的集市渐渐散去了,卖书的少年仍蹲坐在那张刺眼的白纸旁。
②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瘦骨嶙峋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这种字典。它颜色泛黄,纸页破损,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这四个字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的“杰作”。
③少年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现在,买肉的人就络绎不绝;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唯独少年的地摊依旧无人驻足。
④卖书的少年今年刚刚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每天上学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拮据的家庭让他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他渴望拥有一辆自行车,节省花在路上的时间,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钱,要想拥有旧货店里那辆状态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家藏的“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母亲挣钱的辛苦,不忍向母亲开口;并且他也清楚,母亲正省吃俭用地攒钱,预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⑤傍晚,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个带着眼镜,看上去像是文化人,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里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⑥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得是……再说,好像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应该是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⑦“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那张白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了下来。
⑧“那孩子,过来,帮帮我!”少年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他,帮他捡起跌落的眼镜……
⑨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见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⑩下课后,老师将学生引到无人处,对上次他帮助自己的事表示感谢,然后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得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掉。
⑪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可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再后来,老师真的生气了:“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他拿着这本有分量的“康熙字典”,用胜利者的姿态对学生说:“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本来就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不久,校园车棚里多了一辆自行车,崭新的。
⑫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他送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
语言 | 心理 |
第一次:这字典其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再说,好像做了手脚…… | ① |
第二次:② | 为自己无意中伤害了学生深感愧疚,很想补救。 |
第三次: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本来就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 | ③ |
无中生有的吻
阿炉·芦根
①那一天,我向父亲努了努嘴唇,示意一切都妥帖了,他可以转身回去了。
②四年后,我学成归来。四年南来北往,父亲只第一天送过我;我也很少写信或打电话回家。他只管寄出汗水里掰出的生活费,我也只管花光它们。
③但这一天,他老人家既高兴又激动不已;我也是。
④我和父亲,坐在黑白电视机前,他爆火子酒下着生花生,我不时看他爆火子酒下着生花生。任电视里面花样百出,只顾谈笑,追忆,展望。
⑤父亲只好这口爆火子酒。他有一种咯血的病根,在大山里这种病是要死人的,亲族好友都规劝他上大医院看看,但他想:农民挣个钱不容易,得处处计算着,才能勉强度过年终。
⑥为这天杀的病,父亲不信医生,不信僧巫,只信了天。说是只要心头有个这样的念想,病就自然跑掉了。他说的这个念想,身为人子,我是知道的。
⑦母亲看见父子俩这般和谐,也很欢乐,半带嗔嫌地说:唉哟哟,平日里装冤家赌气,现在呐,好似隔天隔地才见的铁杆朋友呐!
⑧切切切!女人家边边上凉快去。父亲难得地顶撞了一下自己的婆娘。
⑨我儿呀,那次呀,那次我送他,还像电视里头一样,给了他老汉儿一个,一个飞吻呐。父亲捂着半边脸,脖子一扭,咯咯地笑了三两声,像害了羞的姑娘。
⑩羡煞你,羡煞你——父亲没完没了,挑逗不知道啥子是飞吻的母亲。
⑪而此刻,我的心里,是的!真有一坨什么掉了下去。我的全身都在发热,无数个毛孔张开了——我努力回想,搜索着记忆中那帧唯一的老父送儿图。
⑫父亲拎着土鸡蛋,身披舅舅送他的半旧军大衣,脚踏高帮草绿布鞋,嘴叼山烟锅。他很少明白城里事,我做什么他只是紧跟身后,不说话,不搭手——
⑬班车到了。我起身。没言语。接住父亲的土鸡蛋——
⑭班车启动了。我坐在靠窗处。看见父亲立在那里,叼着山烟锅,空着手。当时,好像还有一丝风吹过,弄散了他吞吐的烟雾——
⑮这时,我向父亲努了努嘴——
⑯啊呀!我不禁叫出了声,眼眶有些热,什么也听不见、看不见了。
⑰等我转过神来,父亲已经斟上第二小杯。他的脸腮又红又亮,眼睛少了许多浑浊,声气也更加洪亮。他不住地看看我,点点头,又摇摇头,陷入无限的自我陶醉之中!
⑱母亲又来插话,说话时只看着父亲,好像是一种代言。她说,你老汉儿,自从你考上中师,就抖擞起来了,每顿饭非三斗碗不下桌,跟初春青草满坡时的小牯牛有个比,一天胜一天地壮。
⑲现在我才知道,父亲的那种病,农村里头叫劳累病,主要是因为劳动繁重加营养不良所致。
⑳这使我更感到愧疚不已。
父亲错把儿子冷漠的努嘴,当成包治百病的热吻,四年来一直敷在身体里最不安的地方,依赖着,念想着——
如此,我这个儿子本身就能够,为父亲做很多漂亮事情呢。他的要求和需要那么简单,或许只是一个轻飘飘的飞吻,甚至不需要儿子用一点点心血作代价,他就会高兴,就会健康,就会觉得希望明亮,生活幸福。
就像这个四年前的飞吻——一个让父亲想当然的无中生有的飞吻,就是大山一样的证据。
(选自2016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三、作文(共1小题)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不是一个人前行。很多时候,我们庆幸有人陪伴在身边,给自己鼓励,给自己掌声。
请以“幸亏有你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