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东莞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
A . 印度 文莱 菲律宾
B . 马来西亚 朝鲜 韩国
C . 日本 朝鲜 印度尼西亚
D . 文莱 菲律宾 日本
2、端着水盆把客人淋成“落汤鸡”,客人不怒反喜,因为这是我国某少数民族在节日祝福客人的方式,该民族是( )
A . 傣族
B . 蒙古族
C . 回族
D . 维吾尔族
3、我国疆界“四至端点”所在省区简称,符合最北和最东端点所在的省区(简称)是( )
A . 新
B . 琼
C . 黑
D . 吉
4、中国是“东方”雄狮,东方是指中国的半球位置,中国位于( )
A . 东半球、北半球
B . 东半球、南半球
C . 西半球、北半球
D . 西半球、南半球
5、小明等几位同学正在对“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进行讨论,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红:我国全部处于北温带,气候温和
B . 小畅:我国大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
C . 小明: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光照充足
D . 小李:我国有一部分位于寒带,夏季凉爽
6、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每年仍增加1200万人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死亡率低
B . 人口出生率高
C . 人口基数大
D . 扩大城市人口
7、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 . 渤海、黄海
B . 黄海、东海
C . 南海、东海
D . 渤海、琼州海峡
8、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 . 内蒙古自治区
B .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 四川省
D . 黑龙江省
9、歌曲《我爱你—中国》中“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当你的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啊!你的南疆早已到处洋溢着盎然的春色”现象差异的原因分别是( )
A . 纬度因素,经度因素
B . 经度因素,纬度因素
C . 地形因素,海陆因素
D . 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10、那达慕是下列哪个民族的民族风情( )
A . 傣族
B . 回族
C . 维吾尔族
D . 蒙古族
1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省区(简称)正确的是( )
A . 滇、琼、粤、闽
B . 云、桂、粤、台
C . 滇、桂、粤、闽
D . 云、湘、粤、台
12、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 . 东北、华北、西北
B . 西北、西南、华北
C . 华北、华南、华东
D . 东北、西北、西南
13、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组成( )
A . 66个
B . 56个
C . 55个
D . 除汉族以外,还有56个少数民族组成
14、下列省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低的是( )
A . 河南
B . 上海
C . 江苏
D . 西藏自治区
15、下列图中,属于朝鲜族特色文化的是( )
A .
B .
C .
D .




16、我国14个邻国中,有两处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是( )
A . 朝鲜和俄罗斯
B . 蒙古和俄罗斯
C . 巴基斯坦和印度
D . 印度和俄罗斯
17、关于我国人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我国人口西多东少
B . 我国人口南多北少
C . 江苏省人口最多,云南省人口最少
D . 以“黑河—腾冲”为界,我国人口东部多,西部少
18、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 .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 .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缓慢
C . 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快
D . 人口基数小,人口增长慢
19、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
A . 平原多,气候湿润
B . 沙漠多,气候湿润
C . 山地多,气候干旱
D . 沙漠多,气候干旱
20、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 海南黎族同胞说:“我们栽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B . 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C . 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的甘蔗又获得大丰收”
D . 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而盛大的节日
21、下列属于孔子的故乡山东省轮廓的是( )
A .
B .
C .
D .




22、我国是一个临海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A .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 . 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C . 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D . 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23、粤菜、鲁菜、湘菜都是我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分别是( )
A . 广东、山东、湖南
B . 四川、广东、山东
C . 广东、河北、湖南
D . 广东、山东、湖北
24、目前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①消费群体扩大,促进市场经济发展 ②劳动力充足,促进生产发展
③资源需求膨胀,人均资源量少 ④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2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 . 新
B . 沪
C . 蜀
D . 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