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书写(共2小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      热了,使tián      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②她只顾使出浑身xiè      数,……来讲述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③一种幽暗的光弥màn      在窗际。

④我们也学他的口头chán      喊他。

二、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 . 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 .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 .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 . 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 C . 环湖自行车比赛开始了,各国参赛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进场了。 D . 这部小说语言生动感人,如涓涓细流倾吐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3、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浓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 .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C .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D .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4、填入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                     , 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这仅仅是个梦吗?

A . 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 . 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 . 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 . 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5、下面对《口技》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B . 文章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口技人高超的技艺。文章始终把听众的反应放在首位。 C . “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的气氛。 D . 文章对事件的缘由只略作交待而已。

三、默写(共1小题)

1、补写句子

(1)      ,关山度若飞。

(2)山际见来烟,      

(3)深林人不知,      

(4)      ,影入平羌江水流。

(5)此夜曲中闻折柳,      

(6)马上相逢无纸笔,      

(7)绿树村边合,      

(8)海日生残夜,      

(9)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            两句。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1、课文《观舞记》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可以另选话题,但不能重复课文中的句子)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给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其夫                              ②未几,夫声起      

③中力拉崩倒之声                ④曳屋许声      

(2)下列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寂然   众宾团 B . 众妙备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 C . 妇抚儿   儿含啼声 D . 毕备   以为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
A . 众宾团坐。 B . 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 .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②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5)第3段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写出第二段中侧面描写句子,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6)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①文章的结构和②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各有什么作用?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进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几尺,即又      出了桥。于是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词语。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几尺,即又      出了桥。于是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说说这些词表现了什么?      

(2)第二段中划线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它们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3)文中画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铁的”与“      ”一词相呼应,写出了山的      。“踊跃”与“      一”词相呼应,写出了的山      。作者用远山来陪衬      

(4)“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一句中“似乎”这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从第三段中找出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波浪线标出,然后概括“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6)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6)
A .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句话表现了“我”活泼的心情。 B . 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 . 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 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7)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歌声

       ①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口不离曲的歌迷。

       ②其实,父亲唱的歌并不动听。他没文化,不识"多来咪",也没有天生一副好嗓子。他只是随意地哼些俚曲俗调,或是从戏台上学来的零碎唱句,别人是很难听出他唱的内容的。但父亲唱歌时派头十足,有板有眼,有顿有挫,有时还摇头摆脑,洋洋自得,显出愉悦惬意的神情,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称父亲唱的"无字曲"是"开心曲"。

       ③说是"开心曲",倒是十分贴切的。那时日,父亲的生活过得很是艰辛。他一人独撑着十口之家,像驾着一叶扁舟在人生的大海飘流,随时有风暴的惊优。他每天到街市摆张小摊,赚个一元八角,晚上回家如数交给我母亲,作为柴米油盐的资用。如若父亲一天不出去,家中便可能无米下锅。母亲常常为这种困境烦恼愁闷,父亲却十分坦然。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从不为生活的艰难怨天尤人,总是唱着歌迎接生活的挑战。他惟一的爱好就是看戏听曲。没有钱买票进戏院,就在街头看宣传剧,听民间艺人演奏。

       ④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像往日一样在睡梦中醒来。窗外电闪雷鸣,风呼雨啸。我寻不到父亲那熟悉的音调,心头顿时感到不安。茫茫黑夜,风狂雨骤,父亲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我看见母亲也睡不着,她怀抱小妹坐在床头守着小煤油灯,也在焦急地等待。壁钟已敲过十二下,又敲了一下、两下,夜深了。我心中默默祷告:天公啊,你保佑父亲平安归来吧!蓦然,我听到了父亲的歌声。它透过了风声雨声,伴着小木车的"咿呀"叹息,从巷口那边悠悠飘来。父亲的歌声仍是那样脆亮,那样欢快。

       ⑤这以后,我一想起父亲那晚唱着歌顶风冒雨推着小车的情景,心中便感动不已,我好像从中领悟到一种人生的况味,明白了不少做人的学问。父亲没进过学堂,也不懂什么人生哲理,但他却能做到不为生活的艰辛而气馁,不为遭遇的困苦而哀叹,总是那样开心,笑迎人生风雨,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1)请你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2)第③段中最能表现父亲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      

(3)③④两段的叙事主要为表现(    )

(3)
A . 父亲家境的困窘。 B . 写父亲辗转奔波,辛苦谋生。 C . 父亲豁达、坚强的性格 。 D . 父亲的惟一爱好是看戏听曲。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