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训练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书写(共2小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àn

zhàn

jù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林荫大道        莫明其妙         精巧别至      亭台轩谢

雍容典雅        浑然一体         金壁辉煌      举世闻名

错别字

      

      

      

      

改  正

      

      

      

      

二、默写(共1小题)

1、根据课文填空。

(1)       园中无他奇,奇在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      ,人不得上,以      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      ,以      奇。

(2)       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      ”几个金光大字。

       祭堂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      ”。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      ”、“      ”、“      ”六字。

三、选择题(共3小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__________消化。

②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2003年9月1日起__________新公章,特此通告。

③新长铁路盐城境内所有车站站名,经盐城市地名委员会__________,已经正式确定。

A . 咀嚼    启用    审查 B . 品尝    启用    审察 C . 咀嚼    起用    审察 D . 品尝    起用    审查
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搞好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B .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全班学生懂得了许多道理。 C . 每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D . 每个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3、下画是一位校长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请选出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    )

       还有,什么叫美?不留长发就不美吗?如此这般把道理讲清楚,女同志们还能那么固执?我就不信。可惜这些该讲的话都没有讲,一句“女生一律剪短发”就完事了。

A . 主要阐述了“什么叫美”这个问题。 B . 主要驳斥了“不留长发就不美”的观点。 C . 主要表明了他不相信女生们那么固执。 D . 主要批评了工作方法的简单化。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      

②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③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④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有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2、阅读《岳阳天下楼》,完成下列小题。

       ①岳阳楼是我国优秀的古代建筑,又因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声尤著,历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称。

       ②古老的岳阳楼屹立在岳阳市西门古城楼门上,涉洞庭波涛,同湖中的君山遥遥相望。远远望去,霞光楼影,金辉翊翊,巍峨峥嵘,风姿万千。登楼凭栏远眺,八百里洞庭百舸争流。正如李白诗中所写“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③岳阳楼始建于唐代。它的前身,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军的一个阅兵台,又名阅军楼。唐朝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巴陵(曾名岳州,即今岳阳),在鲁肃阅兵台的基础上,兴建了岳阳楼。宋时,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时重修。据说,在明代,重修岳阳楼挖地基时发现一块石板,上有纹络,酷似一枝枯梅,遂奉为仙迹,在左旁建亭以纪,名曰“仙梅亭”。又传吕洞宾曾“三醉岳阳楼”,因而楼右又建有“三醉亭”。二亭宛若两位侍女,把岳阳楼衬托得更为雄伟壮观。

       ④岳阳楼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可以概括为:“纯木结构,盔式楼顶。”主楼3层,高15米,中间以4根楠木柱从地面到楼顶,承荷着全楼主力,再用12根柱作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30根未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架稳脚实,严整美观,重檐飞出,巍峨雄壮。三楼楼顶,外貌恰似古代的将军的头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十分威严。

       ⑤进入楼内,使你如入对联和诗词歌赋的世界。木刻的对联,悬于四壁,各有千秋,其中长的有102字,短的仅8个字。古代很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游览岳阳楼时都写了不少诗作。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在这里被刻在12块高大的檀木板上,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为千古传诵。

       ⑥解放后,岳阳楼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文物,自1995年以来,人民政府曾先后进行4次大的整修,连同附近地区辟为公园。1962年,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杜甫诞辰1250周年,在岳阳楼下的湖畔建了“杜甫亭”,朱德委员长来自为它题写了匾额。粉碎“四人帮”后,政府又对岳阳楼进行了全面修复,整饰一新,还新设了出土文物展览。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1)岳阳楼的建筑的特点是      

(2)这篇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3)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多项选择)(    )

(3)
A . 分类别 B . 举例子    C . 打比方  D . 列数字
(4)用简洁的话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5)课文④、⑤两段是按由            的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6)对全文的结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6)
A . B . C . D .
3、阅读《颐和园》,完成下列小题。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占地约290公顷。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宫区。

       ①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②万寿山前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宏伟、气势极为磅礴。③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④荡舟于昆明湖上,看万寿山,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⑤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⑥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从行宫区的东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是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颐和园的长廊以建筑精美、曲折多变和彩画丰富闻名于世。它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由于处理巧妙;利用左右的借景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游长廊时并不感觉到地势不平,走向曲折。长廊犹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的全部梁枋上,绘有大小彩画14000多幅,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这些彩画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内容无一雷同。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佛香阁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角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其下石级为朝天磴。佛香阁四周叠山堆石,回环曲折。环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万寿山以南,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桥石栏杆顶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颐和园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它巧妙地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对外开放以来,这座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解释下列字词。

①荟萃:      

②典范:      

(2)颐和园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哪一部分?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风景游览区的?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点?

(4)第三节共有6句话,对它们层次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B . C . D .
(5)第五节介绍佛香阁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6)举例说明颐和园是如何巧妙地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的。

(7)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8)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五、名著导读(共1小题)

1、“八戒”为何取名叫八戒?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 , 无车马之资 , 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 ,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 ,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          域:      

④终无于天下              济: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七、命题作文(共1小题)

1、作文:

       写一篇介绍学校环境、建筑物结构布局的说明文,要仔细观察并描写出校园建筑的特点,字数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训练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