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的是()

A . 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B .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 .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B .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 .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 D . 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3、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
A . B .    C . D .
4、只含有碳、氢或碳、氢、氧的物质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均为CO2和H2O。相同分子数目的下列物质分别充分燃烧,所消耗O2的质量相等的是(   )

①C2H5OH

②CH3OH

③CH4

④C2H4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燃烧均能看到火焰 B .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C . 原子失去电子后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阳离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变成原子 D . 任何可燃气体跟空气充分混合后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氢气、天然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
6、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 . 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 C . 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图1和图2中水下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有氧气
7、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B . 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C .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 D . 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显酸性
8、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 . 植物的呼吸作用 B . 含碳燃料的燃烧 C . 发展利用氢燃料 D . 人和动物的呼吸
9、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①酒精的燃烧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③碳与氧化铜反应④高温煅烧石灰石⑤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⑥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D . 全部
10、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FeCl2)和氢气.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有一个盛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节平衡.然后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5.3g碳酸钠,向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铁片,若要使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加入铁片的质量是(   )

A . 5.6g B . 5.3g C . 3.215g D . 3.1g
11、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 .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12、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于发现C60的三位科学家,现在C70也已制得,对C60和C70这两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互为同素异形体 B . 式量之差为120 C . 是由碳元素组成 D . 是两种新型的有机物
13、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后气体产物的成分。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前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为12.80g,玻璃管质量为52.30g;反应后玻璃管及其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64.81g,装置B增重0.22g,装置C质量未改变。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C-12 O-16)(   )

①当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时,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结束

②玻璃管中反应结束后仍要缓缓通入氮气将装置内残留的气体生成物排出

③玻璃管中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④NaOH与CO2反应导致装置B质量增加

⑤装置C的质量未改变说明没有气体通入该装置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14、

如下图表示了实践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 B . 图Ⅰ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 . 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 . 图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15、

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16、

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A . A B . B C . C D . D
17、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混入CO2中的O2

通过炽热的木炭层

B

从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得到Ag

加入少量的铜粉,过滤

C

除去CuO粉末中含有的MnO2

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D

从CaCO3和CaO的混合粉末中得到CaCO3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18、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 . 加入药品 B . 收集气体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验满
19、

如下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右高左低 B . 气球膨胀变大,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位左高右低 C . 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左右水位不变 D . 气球比原来更瘪了,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的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20、

下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B . 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 . 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 .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二、综合题(共12小题)

1、

下列物质是我们身边常见化学物质,学习与复习中你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下列转化关系。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气体)通入Y的澄清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X转化成Y时放出大量的热。(   )

(1)X的俗称是      ;C的化学式为_______(只要写一种)。

(2)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Y→Z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

下图为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及其转化关系,请根据图示回答

(1)化合物甲中的元素有      种。

(2)单质D的化学式可能是       。

(3)如果B为红色固体,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A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B是黑色粉末,则A与甲反应的方程式可能为      

3、

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2。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1)根据上图判断B的化学式为      ;黑色固体甲的化学式为      ;Y的化学式为      

(2)写出黑色固体乙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X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还能发生化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4、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

(1)甲的一种用途是      

(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      

(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      

5、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结果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      ,2      ,3      (写出其中3条).

(3)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气体→      →F.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发生装置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收集方法可采用      (填“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若用如图J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6、

化学实验里,老师给学生准备了如图几种实验装置.

(1)指出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和Ca(OH)2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NH3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

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      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      ;②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

如下图,试管中放入适量的鸡蛋壳,当滴入稀盐酸后,石灰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9、

下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反应发生后,

(1)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2)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请答两点):①      ;②      

10、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 , 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1)【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

丙:NH3、CO2、H2O;丁:CO2、CO、H2O。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

装置:

①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②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③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      同学猜想成立;

④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1、

某课外活动小组按右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

(1)若用装置B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中除有少量水外,还应加入的试剂是,当①、②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导管断开一段时间后,看到B中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测定当地石灰石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该课外活动小组取来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将其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

实验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

m

依据表中数据请分析计算:

      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

②上表中m的数值是      

③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12、

下列三套装置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仪器A的名称是      

(3)利用图2装取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浸没在溶液中,理由是      

(4)图1和图3装置相比.利用图1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主要的不足是      (写一条即可)

(5)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人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操等操作,最后称量,数据如下表

稀盐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

1.5g

第二次加入59

1.0g

第三次加入59

0.5g

第四次加入59

0.3g

①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②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其过程)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用煤作燃料生成的SO2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有一种煤每燃烧1t就会释放出53.3kgSO2。如果将产生的SO2用熟石灰来完全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那么燃烧5t这种煤产生的SO2在理论上需用多少千克的Ca(OH)2来吸收?(计算结果取整数)

2、水、金属和化石燃料等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珍视.请回答问题.

(1)请指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所用到的一种化学试剂及其作用.

(2)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至少2点)

(3)充分燃烧可节约化石燃料.请指出哪些因素能使燃料充分燃烧?(至少2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