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卷(一)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小题)
①孙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 , 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②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 了。
③这部 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营养的确是大脑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 ① 很多人都忽略了另一种物质——氧的作用。大脑消耗最多的是氧,紧张用脑时,大脑的耗氧量超过人体总耗氧量的四分之一。 ② 大脑的抗缺氧能力低,考生就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等诸多问题。 ③ 考生家长在孩子紧张备考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给孩子提高一下大脑的抗缺氧能力。
①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②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 着沙子和泥土。
③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的小屋。
④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 。
①刚建网时,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建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蜘蛛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进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他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例: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①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②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④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⑤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⑥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⑦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
⑧可是他________过铁道,要_____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⑨他用两手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⑩我赶紧拭干了泪。
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⑫我再往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⑬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⑭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⑮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⑯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⑰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⑱我望着他走出去。
⑲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⑳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⑧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⑨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
作用: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他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来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剧痛,追着他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得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人的好。”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⑯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
④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三、作文(共1小题)
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健康。(2)条理清楚,书写整洁。(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