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达标卷(一)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9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i

zān

shù

      太守

      

浑欲不胜      

邺城      

      

老翁      墙走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处处之(标记)        高可二许(大约)        其船背稍(平) B . 人不独其亲(双亲)    其两膝相者(靠近)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C . 讲信睦(培养)        佛印绝弥勒(像)        选贤能(通“举”,选拔) D .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便扶路(沿着,顺着)    盗窃乱而不作(小偷)
3、选出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同予者人            陋之有 B .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调素琴 C . 晋陶渊明爱菊        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 水陆草木花          莲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C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水陆草木之花 B . 何陋之有 C . 花之君子 D . 能以径寸之木
6、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写莲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3)《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归于大自然,突出山高的诗句是            

(4)《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            

(5)《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名句是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30字以内)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          时,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他又说:“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1)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储钱罐:      ,印钞机:      

(2)根据材料内容,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自然,中心明确。

二、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春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2)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 . “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的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 这两首诗的中间两联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 .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具:全,部 D . 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引领
(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

(2)
A . , 目似瞑,意暇甚。 B . 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 C . 臣以王吏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 . 呼尔而与 , 行道之人弗受。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欧阳修《归田录》)

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小题。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 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

(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划线词语“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

(4)阅读选文,写出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

(5)文中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人体的独特性除了用来破案,还具有哪些功能?(写出一条即可,可以合理想象)

三、作文(共1小题)

1、请以“那一刻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②不得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达标卷(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