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涉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4小题)

1、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为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时期(  )

A .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2、重庆谈判的结果---《双十协定》签订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 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B . 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C .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D . 粉碎蒋介石的阴谋
3、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 .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C .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商讨抗战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
4、下列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逐步走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5、从下面图片中你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A .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 . 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C . 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D . 国民党政权覆灭
6、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 . 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 .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 . 这是我国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D . 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7、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    ②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下的同各民族各党派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③与当时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发挥着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    ④是新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8、祖国大陆空前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有(  )

A . 使用权 B . 管理权 C . 经营权 D . 所有权
10、周恩来总理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提出了(  )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 . “求同存异”的方针
11、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 . 1949年 B . 1952年 C . 1953年 D . 1956年
12、下列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我国工业化的起步                  ②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③进入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            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④②①③
13、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 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B . 提出总路线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制定“一五”计划
14、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是(  )

A . 雷锋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邱少云
15、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就是其中代表。我们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 .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 . 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 . 原子弹、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D . 原子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16、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原因是(  )

①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②美国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中美两国均有改善关系的要求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④ D .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18、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 . 解放社会生产力 B . 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 . 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9、我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经济特区能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下列地处河北省的经济特区的是(  )

A . 珠海特区 B . 汕头特区 C . 浦东新区 D . 雄安新区
20、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每年高考备受社会关注,那么今年(2017年)是恢复高考的多少周年(  )

A . 40 B . 39 C .   38 D . 41
21、下列名词属于在中共十五大上首次使用的是(  )

A . 马列主义 B . 毛泽东思想 C . 邓小平理论 D . “三个代表”
22、邓小平在南方视察中,多次发表讲话,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实验,判断的标准不包括(  )

A .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B . 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C .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 .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3、下列成果最能使中国古代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现实的是(  )

A . 书本 B . 报纸 C . 电视 D .    计算机网络
24、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是(  )

A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 中美建交 C .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图一和图二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并简要说明理由。

(3)在短短的三年里,共产党由弱到强,最后打败了国民党。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总结出两个主要原因。

2、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2)材料二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二条: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共同纲领》是何时通过的?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其主要历史使命是何时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的国家政权基础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3)根据材料二的条文说明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总路线是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方针。其中,党中央在社会主义过渡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各制定了一个著名的总路线。

    1953年,党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后,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1958年,党中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什么?之后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哪些严重失误?

(3)通过两个总路线实施的结果,你得到什么启示?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  为什么说“大包干就是好”?

(2)材料二反映出,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经济方面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1992年后,我国经济更是快速发展,这与建立的什么经济体制有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北省涉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