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
A . 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B . 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 . 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D . 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2、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
A . 确立了封建制度 B .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 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 .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下图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央政府的机构分布图, 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B . 丞相是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C . 太尉和廷尉都是武官,共同管理全国军事 D . 建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
4、浙江某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的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 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    )

①统一事业的完成                       ②海运的兴起

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A . 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5、“六王毕,四海一”、“海内为郡县”,完成以上功业的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秦始皇 D . 周武王
6、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
A . 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 B . 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 C . 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 D . 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
7、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
A . 确立了封建制度 B . 建立了皇帝制度 C .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8、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图2为琅琊石刻拓本,内中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字样。这些文字内容反映出秦始皇立琅琊石刻是为了(    )

    ①宣示皇帝权威    ②宣扬君民同乐

    ③强调国家统一    ④推行郡县制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9、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而唐太宗则大量删减了死刑条款。这反映了(    )
A . “治乱世,刑当重。治平世,刑当轻”    B . 唐太宗有“存百姓”、仁义为本的思想 C . 社会发展到了“法乃天下之公器”之势  D . 唐太宗开启了儒法并行、德法兼治的治国模式
10、“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我国最高封建

统治者称谓的来历,该称谓最早出现于(    )

A . 公元前2世纪初期 B .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 公元前3世纪初期 D . 公元前3世纪晚期
11、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

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B . 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彻底否定 C . 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 . 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2、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 . 修筑长城      B . 地方设县   C . 使用圆形方孔钱  D .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13、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第一有(    )

①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②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    

③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④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4、认同“周朝封建社会”论的一位史学家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由封建而帝制,第二次由帝国而民国,第三次则进人了毛泽东时代,成就了21世纪。”据你推测,作者心目中的第一次大革命的政治主角是(    )
A . 周武王 B . 秦始皇 C . 韩非子 D . 孙中山
15、历史课上,学生根据《剑桥中国秦汉史》中的一段话:“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对秦朝道路系统在当时的作用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B . 加强了秦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 C . 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交流  D . 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16、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为了实现统一和巩固统一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他首创军功爵制,使军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B . 他在统一方略上,从弱小的韩国开刀,最后灭赵 C . 他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思想、医学和种植的书 D . 他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避免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局面
17、秦始皇的下列措施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影响最大的是(    )
A . 统一度量衡 B . 统一货币 C . 统一文字 D . 以吏为师
18、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最近的是(    )
A .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贾谊《过秦论》 B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C .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D .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清·赵翼
19、秦始皇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方面存在巨大失误的措施是:(    )
A . 政治方面 B . 经济方面 C . 文化方面 D . 民族关系方面
20、下列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 

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的交流 

③把大篆作为标准字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④派兵攻打越族,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关于秦始皇,历史上有着多种的评价:

材料一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 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材料四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明·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

 劝君莫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魂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皆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做一简要评价。

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材料二】 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秦始皇愤怒并杀人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始皇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朝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1)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你认为三幅图片中不完全可信的是哪一幅?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的秦朝人、晋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

材料四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嬴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美国。

——范双杰《试论嬴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嬴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各国。

——范双杰《试论嬴政的用人之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在秦国对待宾客态度的不同及理由。对此,秦始皇的做法是怎样的?
(3)据材料三,概括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并指出其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