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四第4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三民主义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20小题)

1、从1902年起,清政府在通商口岸征收印花税,在湖广征收房捐、铺捐。1903年在吉林征收烧窑捐、车辆捐,在其他地方征收牛捐、马捐、盐商捐、绅富捐,还有户口税、丁税等。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清政府的税收制度越来越健全 B . 20世纪初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C . 新政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D . 苛捐杂税是清政府盘剥人民的重要手段
2、189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北上天津,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了(  )


A . 革新中国政治的主张 B . 推翻清朝统治的主张 C . 同列强保持友好的主张 D . 推翻列强在华势力的主张
3、孙中山三民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以下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 . 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率革命党发动武昌起义 B . 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 . 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 . 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进行北伐战争
4、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三民主义先生开始的。”是因为孙中山三民主义(  )


A . 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 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 . 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 D . 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 .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 .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 .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民主化的国家 D .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6、孙中山三民主义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他领导辛亥革命的理论武器是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理论中,最能反映出孙中山三民主义奋斗的核心目标是(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7、孙中山三民主义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   )


A .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 .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 . 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 .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8、1912年,孙中山三民主义辞去大总统时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社会主义
9、孙中山三民主义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念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三民主义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三民主义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 . 民本思想 B . 民族主义思想 C . 民权主义思想 D . 民生主义思想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 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1、周恩来曾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先生的民主革命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前一个革命阶段中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亚洲许多实行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国家也发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巨大的影响”指的是(  )


A . 迫使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B .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C .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D . 推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
12、孙中山三民主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其原因是(  )


A . 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 . 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 .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
13、1912年3月10日,英国公使朱尔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仪式,看到与会者百余人,“内有洋服者,有中服者,有有辫者,有无辫者,有红衣之喇嘛,有新剃之光头,五光十色,不一而足”。上述材料反映出(  )

①辛亥革命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②袁世凯政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③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④英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政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4、1913年5月5日《大公报》载:“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材料说明当时报纸具有讽喻时政的功能 ②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 ③“宋教仁案”不可能见于当年报纸中 ④材料中的“外人”是指西方列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15、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全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 . 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 . 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 . 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 . 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1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三民主义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 . 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 . 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 .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 . 维护共和政体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1917年秋,孙中山三民主义就任大元帅,举起了护法大旗,把矛头直指( )


A . 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 B . 皖系军阀段祺瑞 C . 滇系军阀唐继尧 D . 桂系军阀陆荣廷
18、“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 .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 .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 .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倾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 .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19、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三民主义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孙中山三民主义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B . 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 他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 他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20、1924年10月,孙中山三民主义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三民主义( )


A . 提出“三大政策” B . 维护国共合作 C . 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反对国民党分裂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殚精竭虑地勾画中国社会的发展蓝图,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材料一  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二   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治权就可以说是政府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

——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材料三  (欧、美)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四   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哪些弊端?为此,孙中山三民主义提出了哪些政治、经济主张?

(2)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孙中山三民主义提出了哪些新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的经济主张在当时产生的政治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湖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三民主义认为应该要预防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三民主义这一思想有何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孙中山三民主义这一思想的?


3、1923年孙中山三民主义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因袭

规抚(汲取)

创获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894年6月孙中山三民主义《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三民主义《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三民主义《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三民主义《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三民主义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三民主义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辛亥革命前在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5、孙中山三民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三民主义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一一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四第4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三民主义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