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填充题(共10小题)

1、科学史上每一次的重大发现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下列哪位科学家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使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上世界舞台?(   )

A . 拉瓦锡 B . 侯德榜 C . 门捷列夫 D . 张青莲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海水晒盐 B . 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 C . 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 D . 冰雪融化
3、已知磷矿粉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其中磷酸根离子为PO43- , 氧元素显-2价,则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1 B . +2 C . +5 D . +4
4、下列调味品加入足量水后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蔗糖 B . 食盐 C . 高锰酸钾 D . 面粉
5、制作一件生活用品往往要用到多种材料,制作下列用品所列出的材料中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 雨伞: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 B . 夹钳:钢钳嘴、橡胶钳柄 C . 导线:铜丝芯、塑料皮 D . 牙刷:尼龙刷毛、塑料刷柄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 . 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7、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已研制成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 . 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固体 B . 滴加液体 C . 稀释浓硫酸 D . 熄灭酒精灯
9、如图为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该物质中含有13个原子 B . 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 C . 丙氨酸是有机物 D . 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的质量比为36:7:14:32
10、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安全的认识

B.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③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①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

②用适量的熟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

③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化学与健康

D.对除杂和鉴别的认识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

①用灼热的CuO除去CO中少量CO2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用Ca(OH)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选择题(共4小题)

1、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 .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 .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 .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生铁 B . 干冰 C . 食醋 D . 石油
3、

右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0℃时,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B . 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0g甲 C . 3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D . 30℃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都将有晶体析出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某物质质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 将生锈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 B . 将一定质量的红磷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 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D . 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三、信息分析题(共1小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③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      ;④碘酒中的溶剂      

(2)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它是由      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冰箱除味剂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里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④可以利用厨房中的       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四、探究题(共3小题)

1、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      

(4)实验室可用F装置组合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导管b的作用是      ;植物油的作用是      

(5)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②中加入浓盐酸制H2 . 欲获得纯净干燥的氢气需经过两次D装置,第一个D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溶液,第二个D装置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填名称),再用E装置收集H2 , 气体应从      端通入(选填“a”或“b”)

2、

兴趣小组分析了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Fe3O4、FeO等)制备铁红(Fe2O3) 的流程图并进行了铁红性质实验。

(1)实验室完成操作1,用到的铁制仪器是      

(2)你认为对气体C最佳的处理方法是           。(   )

(2)
A . 冷却后排入空气 B . 燃烧后排放 C . 再通入反应炉
(3)在生成K2SO4的这个反应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KCl

K2SO4

NH4Cl

(NH4)2SO4

溶解度/g(20℃)

34.2

11.1

37.2

75.4

你认为该反应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      

(4)洗涤干燥得到K2SO4晶体时,可选用下列      (填字母)洗涤剂;

A.KCl的饱和溶液     B.水       C.K2SO4的饱和溶液

为检验K2SO4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      (选填序号,下同),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观察现象即可判断。(已知硫酸银在水中微溶,以沉淀形式存在)

A.AgNO3溶液       B.过量的BaCl2溶液         C.过量的Ba(NO3)2溶液

(5)在空气中煅烧FeCO3即FeCO3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Fe2O3与CO2 ,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一、定性研究

(1)【实验准备】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现象Ⅰ

溶液变红

加入CuSO4溶液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现象Ⅱ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      ;现象Ⅱ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查阅资料】

①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②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实验及分析】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 , 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 丙同学: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①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      

②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的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

      

(4)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5)二、定量分析

已知碳酸钠稳定而碳酸氢钠(NaHCO3)不稳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有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3.7g,将其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得剩余固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产生5.0g沉淀.如果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会产生多少克CO2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