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同步练习

年级:五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 (共16小题)

1、按拼音写汉字。

yīn yuè

shǒu dū

zuò luò

yáo lán

pǔ xiě

zhuāng shì

      

      

      

      

      

      

2、多音字组词。

   乐yuè                      的de                     行xíng        

      lè                         dì                        háng                                              

3、我是拼音小能手。

      

      

      

      

      

      

街道

草坪

装饰

悠扬

演奏

惯例

4、写出近义词。

著名—          陈列—             装饰—             惯例—       

5、写出反义词。

著名—            起点—             优美—      

陈列—            装饰—             惯例—      

6、形近字组词 。

         陨         熔         逊      
         损         溶         孙       


7、解释下列词语。

①山清水秀:

②波光粼粼:

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陈列:

②悠扬:

9、根据拼音写一写。

①爸爸去了ōu zhōu      ,晚上家里没有了他,显得有些沉寂。

②海南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叫tiān yá hǎi jiǎo      

③如果说这块草地像一张大地毯,那么cǎo píng      上的花儿就是地毯上的zhuāng  shì      物。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金碧             山清           

合家          街头       

11、查找错字,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①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座在柳树阴下看书。            

②山下树木忽茏,清翠欲滴。       、      

③那荷花的精神、形壮、颜色,没有一处不象真的。       、      

④自此已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拖人到城里买些颜料。            

12、读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联系上下文,选择带横线词的意思。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   )

(1)
A . 婴儿睡觉用的睡具。 B . 发源地、诞生地。
(2)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

(2)
A . 搅在一起,分,不开。   B . 乐声与花香混合,使音乐令人神迷。
13、读下面句子,带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14、扩句。

①维也纳离不开音乐。

②表演吸引观众。

15、缩句。

①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②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16、说说下列句子引号的作用。

被称为“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厦,装饰精美,金碧辉煌。

二、阅读题 (共5小题)

1、阅读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选段,回答问题。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1)这段文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2)这段文字围绕中心句,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阅读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选段,回答问题。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

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

​。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1)划线句“这几乎成了惯例”中“这”指的什么?

(2)作者在向我们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融入了自己的赞美之情。从这段话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把这些词语抄在下面。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由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2200人。
     被称为”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厦,装饰精美,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刻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到新年,在“金色大厅”里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短文是从哪5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1)请说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末尾句带括号的“这几乎成了惯例”中“这”指的什么?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①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      的景色。

② 这一段共有      句话。先写      ,接着描绘      ,然后描写      ,最后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