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枝江市2016-2017学年九校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联考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二、选择填充题(共8小题)
A.化学之最 | B.化学与生活 |
①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 ①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除去 ②水壶中的水垢:可加食盐水浸泡除去 ③冰箱中的异味:可放活性炭吸附 |
C.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 | D.化学与工农业 |
①浓盐酸密封保存:防止挥发 ②白磷在冷水中保存:隔绝空气 ③氢氧化钠密封保存:防止潮解、变质 | ①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 ②用石油产品生产合成纤维 ③施用过量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
B | 鉴别H2和CH4 |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
C |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D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
三、信息分析题(共2小题)
化学符号 | ① | 2S2- | ③ |
名称或意义 | 铝元素 | ② | 3个酒精分子 |


四、简答题(共3小题)
①铁粉对食品具有优良保鲜作用的原因是(填序号):
A.铁是化学性质很稳定的金属 B.铁粉生锈时吸收水分,促使食品保持干燥
C.铁粉生锈时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②欲判断某用过一段时间的泡沫铁粉是否完全失效,可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来判断。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五、探究题(共3小题)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少量HCl气体和水蒸气。为了制得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可使用F、G装置除去HCl气体和水蒸气,则除杂装置的导管接口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B接( )( )接( )( )接D(填导管接口小写字母标号)。利用G装置除去HCl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如用如图H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由 端(填“a”或“b”)导入。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①是Cu;②是Cu2O;③是 。
若猜想①成立,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设计实验】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红色物质中是否存在Cu2O: 。(操作、现象、结论.)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亮的铜丝,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实验1: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实验2:取1所得溶液少许,加入NaOH溶液,看不到明显现象。
实验3:取1所得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4:将实验3所得混合物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生成。原粉末中一定有 。实验4中沉淀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操作步骤 | 现 象 | 结 论 |
|
| 该物质存在 |
六、填空题(共3小题)
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
请填空:
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