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目前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良渚遗址 D . 陶寺遗址
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 . 半坡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北京人遗址 D . 元谋人遗址
3、“他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他是(  )

A . 炎帝 B . 黄帝 C . D .
4、根据下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王朝

疆域

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今河南全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陕西东部为中心

西周

今河南、河北、山东全部,陕西大部,南到长江下游地区

A . 夏、商、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B . 河南和山西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地区 C . 夏、商、周维持统治的时间越来越长 D . 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疆域在不断扩大
5、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
6、1986年在北京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内部有铭文,其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这件青铜器可以印证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郡县制 C . 分封制 D . 井田制
7、“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 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 . 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 . 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 . 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
8、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  )

A . 兵归家,释奴婢 B . 蜀守冰,凿离堆 C . 招流民,行屯田 D . 重本业,轻末业
9、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说法能支持此观点的是(  )

①孔子反对苛政    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③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   ④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
10、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其中,主张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来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11、公元前209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
12、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他的建议是(  )

A . 以德化民 B . 勤俭治国 C . 无为而治 D . 以农为本
13、下列史事中,可以通过《史记》了解的有(  )

①齐桓公称霸   ②汉武帝举办太学  ③黄巾起义   ④文景之治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14、下列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B . 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 . 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 . 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15、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 . 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 . 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 . 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16、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是(  )

①西汉   ②吴   ③西晋   ④东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7、“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 顾恺之 B . 贾思勰 C . 祖冲之 D . 郦道元
18、《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其作者是(  )

A . 贾思勰 B . 王羲之 C . 顾恺之 D . 锺繇
19、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  )

A . 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 B . 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C . 亡于暴君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商朝亡于商纣——周朝亡于周厉王 D . 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二、问答题 (共1小题)

1、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1)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填写图号)

(2)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

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可以见证: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3)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三、综合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线路图。

材料二   内陆的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的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也包括海上航运网络,这一网络支撑着东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海上贸易。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当时的古罗马在汉代被称为      

(2)图中的西域都护府位于今新疆轮台境内,请写出其设置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3)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下你心目中的丝绸之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这场改革是一场富国强兵的改革,这一目的最终实现了吗?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历史现象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卫鞅”主持的变法中损害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受到农民欢迎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3、

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相辅相成,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1)图一是我国哪一时期的文字?比较三幅图片,书写材料是怎样变化的?

(2)上图所示现象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明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4)试举一位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并概括其艺术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