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 . 燧人氏 B . 神农氏 C . 轩辕氏 D . 伏羲氏
2、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 神话传说 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3、“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 . 陕西省 B . 云南省 C . 浙江省 D . 北京市
4、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石器和铁器 C . 磨制石器 D . 石器和骨器
5、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如下图)下列早期人类中,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蓝田人 ④山顶洞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6、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历史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7、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人遗址
8、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

A . 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 B . 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 . 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 . 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
9、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

①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②会纺线织布 ③烧制陶器 ④拥有成熟的文字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0、河姆渡、半坡遗址都是处于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  )

A . 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 B . 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 . 土地肥沃,适宜农耕种植 D . 邻近大河,便于生活取水
11、“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中这段话所描述的“宫室”最早应出现在什么时候(  )

A . 河姆渡人 B . 半坡人 C . 元谋人 D . 北京人
1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之易方向。”这是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

A . 炎帝陵 B . 黄帝陵 C . 始皇陵 D . 中山陵
13、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 . 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C . 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D . 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14、“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

A . 舜→尧→禹 B . 尧→舜→禹 C . 禹→舜→尧 D . 舜→禹→尧
15、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9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呈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为祭奠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由来和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为170米?

(2)观察材料二,图一是哪一古人类?结合图片,分析他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3)从图二、图三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4)下列是北京人制作的石器,试想象它们有什么用途?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人的发现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他们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材料二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他们饲养猪狗等动物,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奔鹿、游鱼等各种动物和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请回答:

(1)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比河姆渡原始居民晚多少年?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我国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3)依据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4)

下面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简图,造成这种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图一                图二

(4)
A . 双方建筑观念不同 B . 双方使用的工具分属不同时代 C . 双方生活习惯不同 D . 双方所在地的气候、环境不同
(5)半坡彩绘上的奔鹿、游鱼等动物与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三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上古时期的社会状况恶劣,面对这种困境,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

(2)阅读材料二,你能说出会“农作”的远古居民吗?他们在“农作”的基础上,还掌握了哪些技能?

(3)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4)由三个材料所反映的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产生了怎样的看法或得到了什么启发?

4、阅读下列材料:

    禹,通常被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又相传为夏王朝的开国君主。禹父即治水无功的鲧,于帝尧的时代被起用,帝舜时被放逐。禹于舜时为司空,治理水土,其主要工作是治水,继续其父未竟的事业。禹受命治水,他发奋治好水患。禹这个人聪慧机敏,勤恳踏实,言行一致,又能身为表率。他走遍天下,“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攆(攆是一种登山用具,置于盾下,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长,后齿短)”,踏勘水情地势,规划治水大计。禹治洪水采用的方法,大约是接受其父失败的教训,以疏导为主。如孟子所说,“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不是用人力去与大自然对抗,而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给洪水找出路。

请回答:

(1)禹生活在什么时期?

(2)通过材料的介绍,请你说一说他是用什么办法治水成功的。

(3)通过材料,你总结一下他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通过他治水成功,给你哪些启示?(可从治水成功的原因,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两个角度去思考)

(5)直至今天,水旱灾害仍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新部编版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