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 东汉的灭亡 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 . 丞相权力膨胀
B .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 外戚专权
D . 宦官专权
2、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它灭亡的时间是( )
A . 公元9年
B . 公元25年
C . 公元前9年
D . 公元前25年
3、《东汉开国》是山东社科院特邀研究员魏新的力作,它里面提到的开国之君是( )
A . 刘邦
B . 刘启
C . 刘彻
D . 刘秀
4、下列根据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所采取的措施而总结的歌谣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 释放奴婢轻负担
B . 减轻刑法并郡县
C . 裁减官员惩污吏
D . 压迫民族激矛盾
5、下列哪一现象是东汉中后期的主要政治表现( )
A .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 . 诸侯四起,争夺王位
C .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 . 暴政治国,怨声载道
6、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
①外族的入侵 ②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 ③农民起义的爆发 ④少数民族的叛乱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综合题(共1小题)
1、东汉再现了治世局面的辉煌,但最终因黑暗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让我们走进东汉,去探究这一朝代的历史。
【帝王篇】
材料一:
【专权篇】
材料二:
【反抗篇】
材料三“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
——《后汉书·皇甫嵩传》
(1)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新朝和东汉政权的建立者,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出他们建立新朝和东汉的具体时间。
(2)图一中的皇帝施政的结局如何?图二中的皇帝施政的措施有哪些?结局如何?
(3)材料二中的图示显示了东汉中期以后一种怎样的政治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给东汉政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三的情景出现在东汉末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民间一种怎样的情绪?
(5)材料四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哪一次农民起义的情景?请写出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