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步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3小题)

1、形成我国“南稻北麦”粮食种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光照 B . 地形 C . 热量 D . 水分
2、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降水 B . 地形 C . 气温 D . 土壤
3、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

A . 发展节水农业 B . 发展畜牧业 C . 发展梯田 D . 发展桑基鱼塘
4、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部门是(  )

A . 种植业 B . 畜牧业 C . 林业 D . 渔业
5、济南某宾馆迎来了一批游客,吃饭时游客对桌上的海鲜并不太青睐,而是对具有家乡特色的炖羊肉十分喜爱,由此推断这批游客可能来自(  )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②海南省     ③内蒙古自治区     ④台湾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6、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  )

A . 地形条件 B . 土壤条件 C . 肥力条件 D . 气温条件
7、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  )

A .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 . 毁林垦荒,扩大种植面积 C . 走科技强农之路 D . 走广种薄受之路
8、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判断该地位于(    )

(1)
A . 黄土高原 B . 大兴安岭 C . 江南丘陵 D . 东北平原
(2)该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及耕作制度是(    )

(2)
A . 小麦  一年一熟 B . 小麦  两年三熟 C . 水稻  一年一熟 D . 水稻  一年两熟
9、下列农业生产行为符合因地制宜观点的是 ( )

A . 在黄土高坡挖鱼塘养鱼,种甘蔗 B . 在茂盛草原区,放养牛羊 C . 在陡坡上开垦耕地 D . 在西双版纳林区大面积毁林开荒
10、

读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    )

A . 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 . 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 . 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 . 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1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农业生产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 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B . 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 . 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12、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

A . B .   C . D .
1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    )

A . 南方地区 B . 北方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青藏地区
14、我国优良畜种滩羊的省区是(    )

A . 西藏自治区 B . 宁夏回族自治区 C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 内蒙古自治区
15、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  )

①推进农业生态化      ②加速农业现代化

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④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6、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安全性,稳定粮食价格,我国实施了粮食储备战略,图为“我国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数量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以下四地粮库数量最多的是(  )

(1)
A . B . C . D .
(2)甲地粮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人口数量多,粮食消费量大 B . 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C . 气候干冷,便于粮食储存 D . 自然灾害频发,赈灾粮需求量大
(3)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分布规律推测,乙地粮库储备的粮食主要为(  )

(3)
A . 稻谷 B . 小麦 C . 玉米 D . 高粱
17、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

A . 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 . 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 . 河谷农业一宁夏平原 D . 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18、下列农作物与生产地区一致的是(    )

A . 北方地区——甘蔗 B . 青藏地区——青稞 C . 南方地区——甜菜 D . 西北地区——香蕉
19、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三河马、三河牛分布在(    )

A . 内蒙古牧区 B . 新疆牧区 C . 青海牧区 D . 西藏牧区
20、下图农业生产活动常见于我国的(    )

A . 东南丘陵 B . 内蒙古高原 C . 吐鲁番盆地 D . 黄土高原
21、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畜种是(    )

A . 细毛羊 B . 三河马 C . 三河牛 D . 牦牛
22、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

A . 国民经济的关键 B . 国民经济的主导 C . 国民经济的基础 D . 国民经济的支柱
23、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上述情景描述的产业是(    )

A . 农业 B . 工业 C . 旅游业 D . 服务业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

读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业扶贫开发纲要》将柴达木盆地地区作为国家“十三五”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材料二:下图海西地区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利用的土地

占总用地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材料四  下图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农业改革示意图

(1)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2)据图 27 分析当地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

(3)据材料三,说出该地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构成特征      。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4)材料四中的①是当地部分牧民过度放牧藏羊导致的      生态环境问题。

(5)材料四中,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牧民采取了      、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好转又促进了      业的发展。

2、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满足13亿人的温饱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中A框的描述,完成B框内容。

(2)在图中找到并描画出种植业与畜牧业分布区的界线。

(3)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东、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形状的差异,并简析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分布的形成原因。

(4)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试对C地区进行农业规划,并说明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