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南闸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填充题 (共13小题)

1、下列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B . 盐酸使指示剂变色 C .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逐渐变为黑色 D . 浓盐酸在空气里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生成
2、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 .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 B . 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 C . 用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等自制汽水 D . 用食盐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3、下列气体能用浓硫酸干燥,而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 . H2 B . O2 C . CO2 D . N2
4、生活中常见的柠檬酸、番茄汁、酸奶等物质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酸性,这是由于它们(   )
A . 溶于水时,在水中产生了氢离子 B . 水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C . 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D . 溶于水时都生成了盐酸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 食盐 B . 蔗糖 C . 植物油 D . 酒精
6、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 . Na2CO3苏打碳酸钠 B . CaO   生石灰消石灰 C . Ca(OH)2 熟石灰氢氧化钙 D . NaOH  烧碱苛性钠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称量固体质量 B . 测定溶液的pH C . 稀释浓硫酸 D . 读液体体积
8、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 .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 用盐酸除去铁锈 D . 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 B . 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 C . 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 . 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 .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 . 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 . 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 .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11、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 .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 .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 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12、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③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乳化功能;

④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有氢离子;

⑤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烟;

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⑦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③④⑦ D . ①②③④
13、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信息分析题 (共2小题)

1、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小玲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图中①的现象是      

②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③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②的化学方程式      

④图中③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锈,试写出铁锈和适量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2)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①最常用的溶剂      

②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      

③家庭厨房中的一种酸      

④碱溶液中都含有的阴离子      

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4)从物质的类别看,NH4Cl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

三、探究题 (共2小题)

1、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C装置优点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G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填试剂的名称); 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导管进。
(4)小王和小李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①小王先关闭b,打开a、c、d,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慢滴入,A中缓慢出现气泡,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②小李认为若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接下来的操作是      ,此时观察到C装置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Ⅰ.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不合理的猜想是哪一种并说出理由      

(2)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碳酸钠

有气泡产生

猜想      不正确;猜想      正确

(3)操作②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       (填序号)。

(5)【反思交流】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2 , 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然后过滤。

(6)II.定量探究

兴趣小组同学想对本地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盐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取废水50g,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中和,如下图所示.请你计算废水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江阴南闸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