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社会·思品模拟试卷(09)
年级:中考 学科:社会法治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3)
①近代民族工业起步 ②工业领域有大发明 ③汇入工业文明大潮 ④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①要磨平幸存者内心的苦难记忆 ②幸存者的经历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
③幸存者让我们记住和传播仇恨 ④做好幸存者口述史料的保护与开发


①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德国和美国曾把工业文明引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③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已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④近代以来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余毒仍未肃清
①网络交往需明辨善恶是非 ②要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络信息的侵蚀
③只有远离网络,才能拒绝不健康信息 ④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谨慎交友
①拒绝考试作弊既是公民的道德义务,也是法定义务
②侯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
③凡是考试作弊都属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罚
④我们要以此为戒,遵纪守法,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①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④公民要先履行义务再享受权利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①改善人民生活 ②建成全面小康 ③保持社会稳定 ④实现同步富裕
(1)(2)
①提高了评选人物的知名度,与广大市民无关 ②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④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①强化政府的为人民服务意识 ②强化政府的管理与法治意识
③推进威望和公信政府的建设 ④提高政府依法执政的水平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材料一:元朝疆域图。
材料二:位于西藏自治区藏北高原的羌塘大草原是中国著名的大牧场。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生长着短小似“寸头”的草类,但生活在这里的牦牛和藏绵羊明显较其它地区的牛羊更肥、更壮。牧民们在这里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交谈,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 著作或观点 |
1927年2月 |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
1927年8月 |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
1929年4月 |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
1930年1月 |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
材料三:“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在1945—1948年间,(国统区)物价以每月30%的幅度递增,毁坏了千百万中国人的生计,并彻底破坏了政府的信誉。这些官员只是关心私利而接收财产,却不理会那么多苦难的民众之疾苦。人民盼望国民政府统治的重返,却遭遇了这样残酷的压榨和轻蔑的对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五:供应前方的物质需要,全靠民众踊跃地肩挑背负,小车推送。整个战役中,共有民工543万人次,运送弹药1460多万斤、粮食9.6亿斤。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面临同样的命运,两国统治者都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它们在内容上最大的差异在哪一方面?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哪一条约带来的危害?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又是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为了纠正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面对环境问题,我们中学生应作出怎样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