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3月月考考试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 . NaCl B . CO2  C . CaO  D . Cu(OH)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煤气泄漏,用明火查看 B . 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C . 油锅着火,可加水浇灭 D . 金属回收,可节能防污
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 2Fe2O3 B . 铜和硝酸银反应:Cu+AgNO3=CuNO3+ Ag↓ C . 铜绿和稀盐酸反应:Cu2(OH)2CO3+4HCl = 2CuCl2+3H2O+CO2 D .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纯碱和氧气:2Na2O2+CO2=2Na2CO3+O2
4、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5、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 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则该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D .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 , 先加稀盐酸除去OH- , 再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含有Cl-
6、向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持续通入CO2出现了异常现象(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分析仪进行研究,测定记录得到溶液的导电性变化随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b段溶液变浑浊,bd段溶液变澄清 B . b点溶液溶液碱性最强 C . bd段反应为CaCO3+CO2+H2O=Ca(HCO3)2 D . c点溶液中含有2种溶质,沉淀质量为15g
7、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工业上可采用氯酸钠(NaClO3)为原料制备,下图是工业生产中一种以食盐水为原料制备二氧化氯的工艺原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氯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 B . 氯化钠电解槽产生的气体单质为O2和Cl2 C . 该流程中氯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4价 D . 二氧化氯反应器中的反应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X,X为H2O

二、选择填充题(共13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洗洁精和汽油都能清洗油污,其原理相同 B . 焊锡的熔点比锡低,钢的硬度比铁大 C . 打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均有白雾 D . 50.0g 10.0%的氯化钠溶液要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加入5g 氯化钠溶解即可
2、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错误的是(   )

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  作

A

N2(O2

铜网

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Cu(Fe2O3

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过滤洗涤

C

NaOH固体(Na2CO3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盐酸,蒸发

D

CaCl2溶液(KCl)

①K2CO3溶液

②稀盐酸

先加入过量试剂①,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入适量试剂②

A . A   B . B   C . C   D . D
3、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 NaCl、AgNO3、CuCl2、稀HNO3 B . NaOH、稀HCl、FeSO4、KNO3 C . 酚酞、Ca(OH)2、K2CO3、NaNO3 D . Na2CO3、稀HCl、Ba(NO32、稀H2SO4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pH试纸要保持干燥,如果pH试纸被润湿,则测得的pH一定有误差 C .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 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5、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升华 B . 烧碱露置在空气中 C . 食物腐败 D . 钢铁锈蚀
6、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液态氮 B . 氯酸钾 C . 洁净的空气 D . 冰水混合物
7、下列对物质的归类错误的是(   )

选 项

归 类

物 质

A

合金

青铜、硬铝、不锈钢

B

氧化物

冰水、干冰、双氧水

C

同一物质

烧碱、纯碱、苛性钠

D

化学肥料

氮肥、磷肥、复合肥

A . A    B . B    C . C    D . D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比较物质着火点 C . 监控O2流速 D . 探究微粒运动
9、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 . 用亚硝酸钠增加食物的鲜味 B . 用小苏打作油条膨松剂 C . 用火碱“洗白”海参、鱿鱼 D . 用霉变的大豆制作豆腐
10、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 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配制稀硫酸 B .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 . 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少量的K2SO4 D . 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主要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等
11、下图是氨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部分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生成物种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1 D . 该反应中分子、原子都发生了改变
1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熟石灰具有碱性,和硫酸铵混合使用防止土壤酸化、板结 B .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制造舞台云雾 C . 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反应,切割钢板时用于划线 D .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13、有一混合气体,经测定只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现将3.0g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将生成物先后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确保被充分吸收,测得浓硫酸增重3.6g。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碱石灰增重质量为6.6g B . 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质量为1.4g C . 混合气体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D . 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分子数之比为1:1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      
(2)2个亚铁离子      
(3)五氧化二磷      
(4)人体缺少      元素会骨质疏松。
2、在KMnO4溶液中加入双氧水,能形成无色碱溶液、黑色固体和氧气。将混合物过滤,在滤液中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在滤渣中加入双氧水,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1)写出蓝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2)写出KMnO4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KMnO4与生成的气体的配平系数为2和3):      

四、信息分析题(共2小题)

1、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氮气     B.活性炭   C.石墨       D.硝酸钾     E.小苏打     F.硫酸     G.硫酸铜     H.武德合金

(1)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2)可用作保险丝      
(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4)铅蓄电池中的酸      
(5)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      
(6)复合肥料      
2、D、E、I都属于氧化物, A是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C为浅绿色溶液,E常用作温室肥料,G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J是常见金属,M是一种常见的碱。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物质略去。

(1)写出化学式:C      ;H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①的过程中      (选填“放热”或“吸热”)。
(4)图中转化      (选填“是”或“否”)涉及到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中的所有类型。

五、简答题(共1小题)

1、将金属铜进行如下实验:

向得到的C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Cu→A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六、探究题(共4小题)

1、纯碱既可以从内陆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减法”生产,其生产工艺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所示。

(1)从沉淀池中分离出沉淀的操作是      
(2)煅烧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该工艺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故生产中要先向食盐水通      提高产率.
(4)母液经处理析出的副产品是      ,农业上可用作氮肥。
2、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可用(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 , 应选择发生装置为      (选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 , 选择装置B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兴趣小组选用F制氢气,其优点是      为了检验并除去杂质,得到纯净、干燥的H2 , 除杂装置(如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选填字母);

A.1→2→4→3 b.2→1→3→4

c.4→3→1→2 d.3→4→2→1

3、发酵粉是糕点的常见蓬松剂,成分一般是NH4HCO3、NaHCO3 . 某同学将发酵粉加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呈无色.

Ⅰ、为确定气体和固体及溶液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蓝色.则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①白色固体是CaCO3;②      ;③白色固体是CaCO3和Ca (OH)2

【实验】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滴入酚酞,无明显变化,则白色固体一定是      

(3)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

 ①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

②在另一份中通入足量的CO2后,滴入酚酞.生成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则原溶液中有溶质            (写化学式).

(4)Ⅱ、为确定发酵粉成分含量,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10 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 5.3g.则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为      

4、现有一包K2CO3样品,可能含有CuSO4、CaCl2、Na2CO3、NaCl、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2)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

①取步骤Ⅰ所得无色澄清溶液适量,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HNO3 , 沉淀部分溶解,则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      

②为确定Na2CO3 , 称取6.9g样品,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CO2气体质量2.4g,则说明一定还含有Na2CO3 , 你认为此结论      (选填“是”或“否”)正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扬中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3月月考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