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春秋 B . 战国 C . 西周 D . 商朝
2、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 . 墨子——“兼爱”“非攻” B . 韩非——“春秋无义战” C . 庄子——“无为而治” D . 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2015年是我国农历乙未年(羊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羊”字(     )

A . B . C . D .
4、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 .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5、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6、禹死后,启继承禹位置,“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宗法制
7、2016年03月14日,光明网一《光明日报》报道:“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日前在首都博物馆亮相,讲述一位全能王后的传奇经历。你认为“妇好”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朝代的王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8、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    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

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9、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 . 分封制 B . 世袭制 C . 禅让制 D . 宗法制
10、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匮(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医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 .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 .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 .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11、下列有关齐桓公称霸条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经济上:东方大国,经济富庶 B . 政治上: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C . 外交上: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D . 军事上:城濮之战,成就霸业
12、下图中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分封制的瓦解与崩溃 B . 诸侯争战的连绵不断 C . 百家争鸣的宣传鼓动 D . 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
13、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不属于“商鞅之法”的是(    )
A . 外交上“合纵连横” B . 奖励军功 C . 承认土地私有 D . 推行县制
14、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 奖励生产 B . 承认土地私有 C . 统一度量衡 D . 建立县制
1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 兵马俑 B . 司母戊鼎 C . 竹木简 D . 铁农具
16、2016年3月15日,山东省戒毒管理局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全省各戒毒所设立“孔子学堂”,举行全省戒毒系统“孔子学堂”授牌仪式。戒毒系统建立“孔子学堂”在全国尚属首家。历史上,孔子创立的学派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 . 礼治思想 B . 教育思想 C . 仁政思想 D . 法治思想
18、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的主要作用是(    )

A . 防洪 B . 灌溉 C . 防洪灌溉 D . 水运
19、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能体现出创新精神的有(    )

①禹    ②周幽王    ③商鞅    ④李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0、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一百名学者在争鸣 B . 一百家派别在争鸣 C . 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 D . 一场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决定起义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天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人出来了,他说这不是坏事,这是“天息兵”……

请回答:

(1)纣王是哪朝的君主?请你对他作一简单评价。
(2)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彻底打败纣王的是什么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3)如何评价武王伐纣?
(4)武王伐纣后建立的朝代是什么?都城在哪里?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王伐纣的胜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材料三: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洛邑”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平王迁都洛邑以后,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状态?
(3)请列举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霸主?
(4)材料三认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积极作用?引发“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例:

史料

推论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一《左传》

材料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均摘自《论语》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亡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根据材料一,你获得的历史推论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孔子作一概括性评价?
(3)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请引用材料三原话,说明其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措施。试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某校将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
(1)请你为此设计一个活动主题。
(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派别有                        

“施仁政于民”是      (思想家)的思想。

孔子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       一书。

(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说明。

人物:                  人物:墨子

主要思想:“仁”和“礼”    主要思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试卷(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