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试卷(一)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19小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宋朝 D . 元朝
2、“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

A .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 蔡伦改进造纸术 C . 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 . 华佗发明麻沸散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 焚书坑儒 C . 修筑长城 D .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 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 . 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 . 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5、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 . 公元前356年 B . 公元前230年 C . 公元前221年 D . 公元前202年
6、下面有关陈胜、吴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他们号召农民举行起义反秦 B . 他们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C . 相继战死沙场 D . 没能推翻秦朝统治
7、“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古用今,表达了依法用权的决心。寻古问今,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下图所示中,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太尉 D . 郡守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
A . 颁布“推恩令” B .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 . 统一度量衡 D . 建立皇帝制度
9、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
A . 甲骨文、隶书 B . 甲骨文、金文    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
10、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人们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所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是(    )
A . 法家学说 B . 道家学说 C . 儒家学说 D . 墨家学说
11、某考古队在挖掘一座汉代古墓时,出土了一件汉武帝时期的印文刻章(如图),请你判断该枚印文刻章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汉武帝重视农业 B . 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 C . 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 D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 B . 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C . 巩固大一统局面 D . 实行社会变革
13、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l 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文景之治 B . 昭君出塞 C . 张骞出使西域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3月19日,2016丝绸之路中哈国际文化经济交流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大唐新丝路群英会董事长郝聚宝介绍说,本次活动目的是“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感受“东方文化”的精髓。同时还将让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在古丝绸之路沿线上放射出新的时代光彩。中国古丝绸之路开通于(    )
A . 西汉 B . 秦朝    c.商朝    D.西周
15、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
A . 长安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境内一西亚一欧洲 B . 长安一河西走廊一西亚一今新疆境内一欧洲 C . 洛阳一西亚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境内一欧洲 D . 洛阳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境内一西亚一欧洲
16、下图是出土于甘肃放马滩,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经考古专家研究,这张用麻做的纸制造于(    )

A . 战国时期 B . 秦朝时期 C . 西汉早期 D . 东汉早期
17、当人们感谢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时,常会送八个字: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也就是说,人们在心目中,把华佗当成了神医的代称。请问华佗是哪一时期的名医(    )
A . 战国时期 B . 秦朝时期 C . 西汉时期 D . 东汉时期
18、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人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    )
A . 秦朝末年 B . 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
19、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 . 《论语》 B . 《离骚》 C . 《史记》 D . 《道德经》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起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l5年的时间,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2、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系统简表(下表)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引自人教版、北师版教材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1)上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依据上表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对“统治思想”又是如何选择的?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3、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这一技术最早出现于何时?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何成就?
(3)图三中的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有何特点?
(4)图四所示模型形象出自哪一伟大工程?
(5)综上四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达标试卷(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