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初调研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最理想的是(  )

A . 将一张邮票直接测量 B . 测10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 C . 测螺帽与一张邮票的总质量再减去测得的螺帽质量 D . 测5张邮票质量,再除以5
2、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 . “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 . 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 射阳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6℃ D . 射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 .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5、下面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事例是(   )
A . 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 . 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 C . 用盐水腌鸭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 . 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6、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 . 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D . 放大镜把字放大
7、射阳实验初中为了校园安全,学校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关于监控摄像头成像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 . 与近视眼镜成像原理相同 C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8、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 . 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kg C . 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90℃ D .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80cm
9、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面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
A . 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B .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住 C .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D . 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10、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在如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1、我们学校初二教室空气的质量大约为多少(    )
A . 0.3kg B . 3kg C . 30kg D . 300kg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源“F”放在15cm处.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2015年11月9日上午,射阳实验初中进行了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当时听到广播里的警报声       (选填“是”或“不是”)超声波.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次声波/超声波),而人的可听声频率在        到20000Hz之间,所以地震前人们不能感知到.

2、写出下列仪器或情景所依据的物理原理、知识:
(1)水银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光沿      传播来解释.
(3)我们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
(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字:①2012年6月4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钻的男子110米跨栏比赛中,刘翔跑出世界纪录12.87      ;②小张同学的身高是1.65      ;③如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4、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两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      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
5、下图建筑是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旁,高新科学技术和时代美感完美结合的国家大剧院.该建筑的穹顶表面积达3万平方米,为使如此大面积的建筑外壳不至过重但又坚固,设计者选择了钛金属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钛的密度      ,硬度      .(大/小)

6、铁棒不易拉长说明了,分子存在相互作用的      ;而“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大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8、如图所示,一位小朋友正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这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1微米=      米)的水雾,这些水雾在蒸发时      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

三、实验题(共6小题)

1、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的质量为0.25kg,体积为200cm3 , 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
(1)从表中可以看出,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      
(2)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      (选填“是”或“否”)
(3)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      (选填品种号).

马铃薯品种

密度/(g·cm-3

1.08

1.10

1.12

1.14

1.15

淀粉含量/%

14

18

23

25

29

收购价(元·千克-1

0.40

0.42

0.45

0.50

0.60

2、如图体温计上的读数是      ℃,汽车速度表显示的速度是      ,秒表显示的时间是       s,

3、小明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烧杯口加一纸盖,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其中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下表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       (选填“不断上升”、“保持不变”或“不断下降”).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

98

98

98

98

(3)小华同学又在同样环境下用同一实验装置再次做了“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并画出如图所示的b图线,实验数据及绘图都是正确的.由图象可知,与第一次实验的a图线有差异的原因是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      不同.

4、盐城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       g/c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6)这里测量瓷片的体积用到了       法(选填字母序号). (6)
A . 控制变量法 B . 转换法 C . 类比法 D . 累积法
5、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当移动光屏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3)小明用该透镜进行实验,他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导致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      (选填“强”或“弱”),所以近视眼用      透镜来矫正.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C,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观察实验现象,他发现像D比像C变大了,则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大小关系是f′       f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之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      移动;由实验可知: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      些.
6、如图: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填“大、小”)

四、作图题(共1小题)

1、作图题

(1)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如图一束光线垂直射向玻璃棱镜,请在图中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大致路径.

(3)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P是二倍焦距点,请在图中画出它们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五、综合题(共3小题)

1、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0s,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2、一个空瓶的质量为200 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 g,若在瓶中装入金属碎片若干,金属碎片与瓶的总质量为1 000 g,然后再装满水,则瓶子、金属碎片、水的总质量为1 420 g,试求: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金属片的密度.
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 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问题:

(1)通常同一物体,人由远及近看会觉得它变得清楚且大些,这是因为人看物体的      变大.
(2)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cm处最为合适.
(3)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4)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

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初调研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