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因为部分中国游客就餐时大声说话,影响其他人,一些欧洲国家辟出专门餐厅供中国人就餐.这里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哪一特征?( )
A . 音调
B . 振幅
C . 响度
D . 频率
2、下暴雨的某一天傍晚,赵倩同学看到闪电后4s听到雷声,根据所学知识,闪电发生处跟赵倩的距离约是( )
A . 1.2×109m
B . 1360m
C . 680m
D . 6×108m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 .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 . 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 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 冬天,我们看到别人口里呼出的“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 .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5、以下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和人体体温接近的温度
B . 空气中超声波的速度比次声波快
C . 任何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线
D .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
6、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的a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A . d
B . a、
C . b
D . c
7、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 . 雨后彩虹
B . 墙上手影
C . 水中“月亮”
D . 海市蜃楼
8、根据下表给出的信息,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液态氧沸点 | 液态氮沸点 | 液态氢沸点 | 固态氮熔点 | 固态氧熔点 | 固态氢熔点 |
﹣183℃ | ﹣196℃ | ﹣253℃ | ﹣210℃ | ﹣218℃ | ﹣259℃ |
A . ﹣215℃时,氧是液态,氢是气态,氮是固态
B . 沸点低的物质熔点也低
C . 采用空气降温液化的办法,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氢
D . 因为这三种物质的沸点、熔点都极低,因此它们极易沸腾、凝固
9、诗人杨万里描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正确的分析是( )
A . 莲叶和荷花都是光源
B . 莲叶透过绿光
C . 荷花发出红光
D . 荷花反射红光
10、下列事例与其原理对应相符的是( )
A . 声呐----次声波
B . 遥控器----紫外线
C . 验钞机-----红外线
D . 皮影戏---光的直线传播
11、工业上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放在一起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都熔化,再冷却即可.依据下表数据判断下列合金不宜采取上述方法制得的是( )
金属 | 钠 | 镁 | 铝 | 铜 | 铁 |
熔点(℃) | 97.5 | 649 | 660 | 1083 | 1535 |
沸点(℃) | 883 | 1090 | 2467 | 2567 | 2750 |
A . 铁铜合金
B . 镁铁合金
C . 钠铝合金
D . 铁铝合金
12、某次实验对一定量物质加热,绘制得下图温度随加热时间图像,对此图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这是晶体熔化
B . 这是液体沸腾
C . 可能是晶体熔化,也可能是液体沸腾
D . 这种物质一定是晶体.
二、填空题(共19小题)
1、(以下两空填序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①蚊子飞动声、②牛叫,相比较而言,响度大的是 ,音调高的是有 .
2、(以下两空填序号)汉语一字多义,表达丰富,下面五个词句中都有一个“高”字,①曲高和寡、②引吭高歌、③唱高调、④高谈阔论、⑤不敢高声语.其中描述声音响度的是 ,描述声音音调的是 .
3、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4、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附近高山上的冰层熔化,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岩浆后来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火山岩.科学家发现火山岩离火山口由近而远依次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中熔点最高的岩石是 .
5、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
6、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颗粒状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向空气 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粒或 成小液滴,冰粒或液滴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冰粒熔化成水滴,和原有水滴一起降落就形成了雨.
7、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 ,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8、如果明天的最低气温“0℃”,有人听到这则预报就说:“明天要结冰了.”你觉得他说的对吗?为什么?答: .
9、干湿计是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它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甲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乙温度计的下玻璃泡不包湿布.当甲温度计示数为22℃,那么乙温度计当时的示数应 22℃(大于、小于、等于).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湿度)越 .
10、严密的暗室里:①在发白光的手电筒前放置一块蓝色的透明胶片,对着白色墙壁照射,墙上会出现 色的光斑;②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的是 颜色的字.
1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 等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最早发现并系统研究这一现象的科学家是 .现代社会彩色电视、手机显示屏、电脑显示屏等利用了 三原色合成人们需要的各种色光.
12、英美等国多用华氏温度.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伦凯特在1709年制作的,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请利用这些知识换算出50℃可以记作 ℉.
13、物理量都有其对应的单位,对这些单位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理知识,请给下列已学物理量填上单位:①声音的响度达到100 会导致耳聋;②通常成年男性的声音频率在90--140 .
14、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某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可知晚上的气温是 ℃.当天正午和晚上气温相差 ℃.
15、学校运动会上,卞老师和花老师共同担任百m短跑第2跑道的计时员,对某位同学第一次成绩核对时,卞老师记录的是13.45s,花老师记录的是13.75s.怎么差别这么大?原来两位老师中的一位是看发令枪的白烟立即计时,另一位是听到枪声立即计时.你觉得 老师是听声音计时的;最终这位同学的成绩应记做 s.
16、国庆假期,赵倩在江阴的鹅鼻嘴公园游玩,面朝南方站在阳光下,发现自己长长的影子在身体的右侧,这时是 (选项“早晨”、“中午”、“下午”)
17、冬季某天,雪花纷纷扬扬,不久厚厚的白雪覆盖大地,雪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雪 (发出白光、吸收白光、反射白光、反射所有光);赵钱漫步校园,脚下的雪被他踩成了冰,雪变成冰时体积 (变小、不变、变大),这一过程 (是、不是)物态变化.
18、自然界中共有 种物态变化,其中要吸热才能完成的有 (填物态变化名称)等几种.
19、赵倩往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倒入不同体积的水,扶住杯子底部,用手指在杯口摩擦发声.王老师说摩擦发出的这三个音是简谱中的5、2、6,请判断三只杯子对应5、2、6分别是 (选填甲乙丙).
三、实验题(共10小题)
1、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根据测量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从图象中分析可知:
(1)要完成整个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和 .
(2)整个过程,物质的温度变化是 (选填“均匀的”、“不均匀的”).
(3)冰熔化时,温度 (填变化情况),第3分钟它处于 状态.
(4)根据图像,推算出第9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 ℃
(5)当水沸腾时,我们会观察到上图中的 图的情形;关于此时图中“气泡”里的物质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填代号).
A.是空气 |
B.是很小的小水珠和小水滴 |
C.是真空 |
D.是水蒸气 |
(6)为节省本次实验时间,举出至少一种合理措施.答: .
2、物体产生的声音,最终被人耳听到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请说出这些条件.
3、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酒精灯的玻璃是 态,酒精是 态.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萘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除采取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本实验还采取了其他三种方法使萘受热均匀,结合装置图说出其中一条措施: .
(4)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
(4)
(4)
A . 水蒸气
B . 小水珠和小水滴
C . 萘蒸气 D萘液滴
(5)请为这次实验设计一张合理的表格.
(6)据图象(如图2)可知萘熔化持续 分钟,萘是 (填“晶体”、“非晶体”)理由是 .
4、为了说明光速之快,老师解释说:“如果光能绕地球传播,那么1秒钟光就可以绕地球7圈半.”为什么老师不直接说“光1秒可以绕地球7圈半”,而在前面加上“如果光能绕地球传播”?并请你根据老师的假设和所掌握的知识,算出地球的周长(用千米表示最后结果).
5、物理学习要进行许多相关的实验,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妙趣横生,许多探究不仅复杂还略显枯燥.
(1)在研究声音时,我们敲击鼓面发声.为了显示鼓面振动及振动幅度不同,我们采取了什么办法?这样做能达到什么目的?
(2)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时,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一个密封的玻璃钟罩里,用抽气机慢慢抽掉钟罩里的空气,随着空气被抽出,我们听到铃声如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6、如图,一只不透明的杯子底部放着一枚硬币,人站在图中B处,恰巧能看到硬币的边缘A,通过作图标出人眼所在的位置,用Y表示.
7、如图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蜡烛火焰最上为B,最下为A;K是一块不透明挡板的一个足够小的孔;N是足够宽大的光屏.若在烛焰和小孔之间有一不透明挡板D,画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与烛焰本身相比较,烛焰的像是完整的吗?
8、如图,天花板TH上有一只灯泡发光,人AB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是BC.
⑴请根据所学知识,画图找出灯的位置,用D标示.
⑵人水平移动到C处后,作出地上新的影子,用笔描粗,用CK标示.
9、如图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某物体温度,温度计内液面在A处.
(1)正确读得的温度记做 .
(2)赵倩眼睛从Y处读数,画出她的视线,她读得的温度将是 ℃.
10、在模拟日食、月食的实验中,王老师画了图示.
(1)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日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 (选填“甲、乙”)处,此时月亮在 处(选填“A、B、C”).
(2)如果地球上观察到月食,这些人应该是位于 (选填“甲、乙”)处,此时月亮在 处(选填“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