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饮少

岩穴

筹交错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之者谁                ②有亭翼然于泉上      

③醉翁之不在酒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      

⑤林壑                ⑥溪而渔      

⑦泉香而酒              ⑧树林阴      

筹交错                ⑩已而夕阳在山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 才美不外见。 C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 醉翁之意不在酒。
4、理解性默写。   
(1)《醉翁亭记》作者是            家。字      ,自号      ,又号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3)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            
5、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二、阅读理解(共4小题)

1、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僧智仙也。  吾欲南海,何如? B . 之者谁。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 C . 而往,暮而归。晖夕阴,气象万千。 D . 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2、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之者谁      

②欧阳修滁州      

(2)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3)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 2 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 3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④,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聿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⑤,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 6 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⑦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①修之未此:指欧阳修被贬滁州,来到西南的丰山。②斯泉:这泉水,指欧阳修来到滁州,在丰山上发现的一泉水。③掇:摘取。④刻露清秀:秋冬树叶尽落,山石突兀,故说“刻露”;春夏百花开放,草木茂盛,故说“清秀”。⑤丰成:丰收成熟。⑥本:推求,指文章前半部分描绘的滁州从五代时的战乱到北宋统治的和平的变迁。⑦刺史:宋时的知州相当于汉唐时的刺史,故用为代称。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而望山             ②而听泉             ③幽      

(2)本文中写出的丰乐亭附近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具体词语?
(3)作者在《醉翁亭记》文中抒写的政治理想,在这篇《丰乐亭记》中曾作为一种职责加以提出,找出这一句,略加分析。
4、古诗文名句默写。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白居易打马春行钱塘湖,寻找“乱花渐欲迷人眼,①      ”的春意;梨花落后清明,和晏殊一起邂逅“池上碧苔三四点,②      ”的惊喜;陪陈与义登上岳阳楼,发出“白头吊古风霜里,③      ”的感怀;听陆游咏梅,不仅知她风雨黄昏中的寂寞盛开,更懂她“④      ,⑤      ”的芳魂永驻;看欧阳修酣饮醉翁亭,他那一句“⑥      ,⑦      ”,道出多少文人墨客寄情杯中之物的洒脱!

三、写作(共1小题)

1、《醉翁亭记》课后练习中记录了北宋词人黄庭坚根据此文改写而成的一首词。黄庭坚之所以用词改写本文,乃是酷爱此文。你们既然也都喜欢这一篇,不妨也尝试用不同的词牌名改写文中的一段,也可以改成五言古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