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对几种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B . 正常人脉搏跳动20次的时间大约是1min C .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D .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1 mm
2、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举世瞩目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对接完成之后,若认为“神舟十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 地球 B . 太阳 C . 月球 D . 天宫二号
3、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温度为0℃),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会出现(   )
A . 水全部凝固成冰 B . 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C . 水和冰都没有发生变化 D . 无法判断
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兵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 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 B . 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 C .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判断有没有裂纹 D . 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6、学校运动会上100m赛跑时,计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按表计时,小明的成绩是12.4s.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06m/s B .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26m/s C .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7.88m/s D . 小明冲刺时的速度是8.06m/s
7、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 .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 . 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
8、图中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 . B . C . D .
9、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10、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 2.35cm B . 2.353cm C . 2.4cm D . 2.36cm
11、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得超过(   )
A . 90分贝 B . 50分贝 C . 70分贝 D . 30分贝
12、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 .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 .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 .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1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
A . 液化、凝固、凝华 B . 熔化、汽化、升华 C . 凝固、汽化、凝华 D . 升华、熔化、液化
14、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 .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 .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5、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强度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 . 这种声波的响度是145dB C .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 .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单位换算:1h45min =       s,3.6μm =       m.
2、给下列数值填上适当的单位: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速度约33      .
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木块的长度是      cm.

4、今年某地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中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成雨点降落到地面.
5、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的大桥所用时间是      s.坐在列车上的小明发现道旁的树木向后退去,他是以      为参照物做出判断的.
6、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地震发出的是      声波,这种声波人耳      (选填“能”“不能”)听到,地震很可能引起海啸,这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7、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1)夏天的自来水管外面经常会“出汗”,.
(2)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
8、夏天小强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冷的直哆嗦,如图这是因为水      ,可他却惊奇的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却热的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是因为      ,这样可以增大      ;并且加快了      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带走小狗体内多余热量的原因.

9、成语“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是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声音的.
10、某种昆虫靠翅膀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1、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体温计的读数是      ,温度计的示数是      ,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古代战争年代,为什么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2、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3、如图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如图甲所示),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图乙所示).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到达E处(E处图中未画出).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表格中所缺的两个数据(不需要估读)

位置

起点

A

B

C

D

E

时间/s

0

0.2

0.4

0.6

0.8

1.0

路程/m

0

1

4

      

      

--

(2)汽车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3)我们判断从A到D过程,汽车做      运动.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水给试管中的蜡加热的好处是      ,为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冰熔化的图象.

(3)分析表中数据会发现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冰是      (选填“晶体”和“非晶体”).蜡熔化过程中温度      ,蜡是      (选填“晶体”和“非晶体”).
2、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三根管中音调最高的是      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能/不能);理由:      

五、计算题(共4小题)

1、已知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

2、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行驶速度是72km/h,司机在鸣笛后3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了多远?
(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多远?
3、远处开来了一列火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早了3秒,求火车此刻离人有多远?(钢铁的传声速度是5200m/s)
4、甲乙两地相距8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向乙地开出,速度是15m/s,一辆电动自行车同时从乙地出发驶向甲地,他们在离甲地54km处相遇.求电动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