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台第一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 。再次试验,得到的结论是(   )


A . 声音变大 B . 频率变高 C . 振动变慢 D . 响度变小
3、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4、以下措施中,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 . 禁止商家使用扩音器 C . 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D . 公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 B . 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现象 C . 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要吸热,是液化现象 D .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
6、夏天,在盛水的水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 . 液化放热 B . 汽化吸热 C . 凝固放热 D . 升华吸热
7、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为非晶体 B .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 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 . 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电视遥控器发射的是红外线 B . 验钞机利用的是红外线 C . 医院杀菌使用的是紫外线 D .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9、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 .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 B . 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 . 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黑板反光看不清字——镜面反射
10、如下图,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   )

A .   B . C . D .
11、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 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 . 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C .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D . 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冷却得越快呢?
1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二、选择题(共10小题)

1、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      
2、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的不同      
3、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
4、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冰的温度的示数为      ℃,水的温度为      ℃。

5、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

6、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      现象。舞台上的演员穿着白上衣、蓝裤子,在红色的舞台灯光的照射下,他的上衣呈现      色,裤子呈现      色。
7、身高1.60m的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的像与镜面的距离为       m,镜中的像高为       m。
8、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      (粗糙/光滑)的白布做成的。选择这种材料的优点在于:其一是利用光的      使教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到画面;其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9、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10、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的结论。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       ,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三、实验题(共4小题)

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 ℃~120 ℃)、酒精温度计(﹣80 ℃~60 ℃)、体温计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小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      (选填“A”或“B”);
(4)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4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      (选填“小冰晶” “小水滴”或“水蒸气”)。
(6)实验结束后,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最好选择      (选填“平面镜”“无色透明玻璃板”或“有色玻璃板”)进行实验,便于确定       。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若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在平面上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造成的。
(4)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罝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虚”)像。
(5)实验中要多次变换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6)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2)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将红、绿、      三种色光照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2)如图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      
(3)如图丙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此时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4)如图丁所示是用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      (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      像(完整描述像的特点)。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通过一个小窗口能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请在图甲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所看到的窗外范围大小(范围用阴影表示).

(2)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成30°,如图乙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大小。

(3)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C’。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舟十一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自主发展,展现着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并引领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1)如图所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航天工程师在底座旁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      

(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      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
(3)10月19日12时52分,“神舟十一号” 飞船顺利进入运行轨道。在飞船的绕地运行中,当其与太阳、地球处于同一直线并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面上的人观察太阳会发现太阳表面有一黑点,这是由于      形成的。
(4)“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宇航员不能在太空中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

这是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东台第一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