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17年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年级:高考 学科:物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单位中属于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的是( )
A . 牛顿
B . 焦耳
C . 千克
D . 库仑
2、下列属于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是( )
A . 电阻
B . 点电荷
C . 力的合成
D . 瞬时速度
3、一杯水含有大量的水分子,若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则( )
A . 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 . 只有个别水分子动能增大
C . 所有水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 . 每个水分子的动能改变量均相同
4、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位于电场中A点,具有的电势能为Ep , 则A点的电势为φ=
.若把该点电荷换为电荷量为2q的负点电荷,则A点的电势为( )

A . 4φ
B . 2φ
C . φ
D .
φ

5、在观察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的干涉现象实验中,出现了稳定的干涉图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振动加强是指合振动的振幅变大
B . 振动加强的区域内各质点的位移始终不为零
C . 振动加强的区域内各质点都在波峰上
D . 振动加强和减弱区域的质点随波前进
6、如图,小车的直杆顶端固定着小球,当小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时,球受杆子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沿图中的( )
A . OA方向
B . OB方向
C . OC方向
D . OD方向
7、一质点沿x轴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1.5s~2s的时间内,质点的速度v、加速度a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 . v变大,a变大
B . v变小,a变小
C . v变大,a变小
D . v变小,a变大
8、某理想气体的初始压强p0=3atm,温度T0=150K,若保持体积不变,使它的压强变为5atm,则此时气体的温度为( )
A . 100K
B . 200K
C . 250K
D . 300K
9、某同学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测出了摆线长度L和摆动周期T,如图(a)所示.通过改变悬线长度L,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获得多组T与L,再以T2为纵轴、L为横轴画出函数关系图象如图(b)所示.由此种方法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与测实际摆长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相比会( )
A . 偏大
B . 偏小
C . 一样
D . 都有可能
10、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v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h代表其离抛出点的高度,Ek代表动能,Ep代表势能,以抛出点为零势能面.下列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11、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A、B两质点间距为8m,B、C两质点平衡位置的间距为3m,当t=1s时,质点C恰好通过平衡位置,该波的波速可能为( )
A .
m/s
B . 3m/s
C . 5m/s
D . 11m/s

12、静电场在x轴上的场强E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轴正方向为场强正方向,带正电的点电荷沿x轴运动,则点电荷( )
A . 在x2和x4处电势能相等
B . 由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
C . 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 . 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5小题)
1、牛顿 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如图,光滑水平面上固定的两个钉子A、B相距0.1m.长为0.5m的细绳一端系有质量为0.2kg小球(可看作质点),另一端固定在A钉上,细绳处于伸直状态,现给小球一个垂直于绳子方向,大小为1m/s的水平速度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 N,当细绳第一次碰到钉子B时小球的角速度为 rad/s.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O点,并处在水平向左广大的匀强电场E中,小球静止时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小球的带电量为 ;若剪断丝线带电小球将 运动.
4、如图是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一幅图,小球从A点沿光滑轨道由静止开始运动到另一侧最高点B,则B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A点的高度;若轨道仅CD部分光滑,小球仍从A点静止下滑,经过4秒达到斜面另一侧最高点B′,B′的高度是A点高度的
,A到B′的总路程是2m,且已知小球在水平部分运动时间为1s,则C到D的距离是 m.

5、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拉一质量为1kg的物块,使物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该同学测得不同时刻物块的速度v和拉力F,并绘出v﹣
图象(图乙),其中线段AB与v轴平行,线段BC的延长线过原点,C点时刻对应的速度为物块恰好达到最大速度,阻力恒定.物块从静止开始达到最大速度时发生的位移为15.5m.则BC段物块的位移大小为 m,线段BC中点对应的物块加速度大小为 m/s2 .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在“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将注射器活塞置于中间刻度20mL处,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压强传感器并开始实验,气体体积V每减小2mL测一次压强p,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最后得到p和V的乘积逐渐减小.
序号 | V(ml) | p(×105Pa) | pV(×105Pa•mL) |
1 | 20.0 | 1.0010 | 20.020 |
2 | 18.0 | 1.0952 | 19.714 |
3 | 16.0 | 1.2313 | 19.701 |
4 | 14.0 | 1.4030 | 19.642 |
5 | 12.0 | 1.6351 | 19.621 |
(1)(单选题)造成上述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
(A)注射器中有异物
(B)实验时环境温度增大了.
(C)实验时外界大气压强发生了变化.
(D)实验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向外发生了泄漏.
(2)由此可推断,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为上图 (选填“a”或“b”).
(3)若另一同学用较大的注射器在同一实验室里(温度不变)做同一个实验,实验仪器完好,操作规范,也从中间刻度开始实验,则得出的V﹣
图象的斜率比上一同学直线部分的斜率相比 (选填“增大”、“减小”或“相同”).

2、如图所示,带正电的A球固定在足够大的光滑绝缘斜面上,斜面的倾角α=37°,其带电量Q=
×10﹣5C;质量m=0.1kg、带电量q=+1×10﹣7C的B球在离A球L=0.1m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均可视为点电荷.(静电力恒量k=9×109N•m2/C2 , sin37°=0.6,cos37°=0.8)

(1)A球在B球释放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2)B球的速度最大时两球间的距离;
(3)若B球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4m/s,求B球从开始运动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电势能怎么变?变化量是多少?
3、如图所示,AB(光滑)与CD(粗糙)为两个对称斜面,斜面的倾角均为θ,其上部都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BEC的两端相切,一个物体在离切点B的高度为H处,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下运动,物体与CD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物体首次到达C点的速度大小;
(2)物体沿斜面CD上升的最大高度h和时间t;
(3)请描述物体从静止开始下滑的整个运动情况,并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