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16-2017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 . “大跃进”时期 B . 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土地改革时期
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 . “大跃进”时期 B . 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土地改革时期
3、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 .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 . 外交事业的发展 C .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 . 现代的社会生活
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大事的时间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
A . 18世纪40年代 B . 19世纪40年代 C . 19世纪50年代 D . 20世纪40年代
5、1950年,当战火的硝烟燃烧到鸭绿江边时,中国派出一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部队,这支部队是(  )
A . 红军 B . 八路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
6、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7、下图知识卡片归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土地改革的实施 D . 一五计划开始
8、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国产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可能最早出现在(  )
A . 抗美援朝时期 B .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 “一五”计划完成 D . “大跃进”时期
9、下表是“1952年美、中、印三国人均钢和电产量对照表”。为解决表格中反映的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 . 农业 B . 重工业 C . 商业 D . 纺织业
10、陈云在一届人大上发言时说:“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所说的这种和平方法是(   )
A . 开展土地改革 B . 建立生产合作社 C . 制定一五计划 D . 实行赎买政策
11、《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下列词汇,1967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是(  )
A . 拨乱反正 B . “二月逆流” C . 公私合营 D . 多快好省
12、下图所示。1957—1962年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3、我国目前己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和很多自治州、自治县。这说明了我国(  )
A . 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B .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D . 实行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4、1997年《光明日报》社论:“156年前,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岛;今天,我们收回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小岛。”我国1997年7月1日在这个收回的小岛设立了( )
A . 经济特区 B . 自治区 C . 特别行政区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
15、与中国签署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荷兰 C . 西班牙 D . 葡萄牙
16、某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 . 和平共处 B . 求同存异 C . 平等互利 D . 一国两制
17、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 B . 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C . 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D . 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18、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  )
A . 长征一号 B . 天宫一号 C . 东方红一号 D . 神舟一号
19、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是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主要是因为他(  )
A . “两弹一星”的功臣 B .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C . 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 . 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20、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
A . 50年代 B . 60年代 C . 70年代 D . 80年代
21、口号、标语是浓缩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招商引资”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①④③
22、下列各项,与周恩来无关的是(  )
A . 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 参加重庆谈判 C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3、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 .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 万隆会议期间 C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24、自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 .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 .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D . 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25、《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人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邓小平获得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 . 他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B . 他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C . 他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D . 他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6、某农村从“一贫如洗”转变为“吃不愁,穿不愁,又娶媳妇又盖楼”。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C .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政变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27、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在这个格局中,首先开放的是(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开放城市 C .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农村
28、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功举办于(  )
A . 北京 B . 海南 C . 广州 D . 上海
29、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 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0、1978年底,中共中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 “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D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 . 九年义务教育 B . 教育三个面向 C . 863计划 D . 希望工程

二、辨析题(共1小题)

1、考试时,小史答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从此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你认为他写的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拔除地主的立地界碑”

材料二:下图《老孙入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材料四:在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1)图5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大事?该大事使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入社”的“社”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
(4)依据材料二,指出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的重大创举,该创举有何历史意义?
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改革开放与社会生活”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原因分析】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主要消费品都凭票供应,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阅读理解】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论从史出】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实行“凭票供应”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经济特区的特点。
(3)根据上表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4)你参与“改革开放与社会生活”的探究学习活动后,准备结合所学知识,在班级开办一个体现改革开放前后“居住方面”的展览。请围绕展览主题和展览内容,概括你的设计思路。

展览主题:      

展览内容:      

3、材料论述。

    材料:2016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西湖国宾馆会见前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习近平指出,44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西湖国宾馆达成《上海公报》,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奥巴马表示,在台湾问题上,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反对任何寻求台湾“独立”的做法。

(1)“44年前”,代表美国签署《上海公报》的是美国哪位总统?
(2)阅读以上材料,请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16-2017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