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四中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稀释浓硫酸 C . 配制氯化钠溶液 D . 测定溶液pH值
2、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
A . 很高的熔点 B . 良好的导电性 C . 很大的硬度 D . 银白色的光泽
3、下列每组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 氯化钠、食盐、NaCl B . 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5H2O C . 碳酸钠、纯碱、Na2CO3 D . 碳酸钙、熟石灰、Ca(OH)2
4、小李家地处少雨的高寒山区,种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偏黄,且籽粒不饱满,小李学了化学知识后,帮助父母科学种田,建议父母买化肥改善现状,以获得好收成,他应向父母提出买的化肥是(      )
A . CO(NH22 B . KNO3 C . Ca2(PO4)3 D . NH4H2PO4
5、下列各组物质在pH=3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AgNO3 , NaCl B . Na2SO4 , MgCl2       C . NaCl,Na2CO3 D . MgCl2 , KOH
6、高铁酸钾(K2FeO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杀菌、灭藻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防潮避热 B . 高铁酸钾是一种化合物 C . 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 . 高铁酸钾的氧化性属于物理性质
7、下列各物质,能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
A . 氧化铜和硫酸铜 B . 氯化钠和硝酸钾 C . 酒精和水 D . 氧化铁和铁
8、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和演绎合理的是(     )
A . 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 都是有机物 B . 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 , 所以 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 C . 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 .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9、现有①  NaOH溶液、②  KCl溶液、③ MgCl2溶液、④  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 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③②① D . ④①③②
10、在稀硫酸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符合的是(     )
A . 铜片:看到铜片周围有气泡产生 B . 氧化铁:固体消失,溶液变成浅绿色 C . 氯化钡:无明显现象 D . 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
11、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下列各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 . H2SO4 B . HNO3 C . K2CO3 D . CO2
12、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 . 浓硫酸 B . 浓盐酸 C . 氢氧化钠溶液 D . 石灰水
13、如图,实验室中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此CO2气体中常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若要除去这两种气体杂质,可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甲、乙两个洗气瓶,通过导管的正确顺序是 (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②① C . ②①③④ D . ④③②①
14、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      )

A

B

C

D

向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溶液中溶质质量

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图片_x0020_13

对象_x0020_2

对象_x0020_3

对象_x0020_4

A . A B . B C . C D . D
15、用NaCl、CaCl2、AlCl3溶液分别与同一AgNO3溶液反应,生成等质量的AgCl沉淀,则消耗AgNO3溶液的质量比为(     )  
A . 1:1:1 B . 1:2:3 C . 3:2:1 D . 6:3:2
16、如图,在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稀盐酸的容器中,放一塑料方块,漂浮于稀盐酸中,若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石灰石(CaCO3)使其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则塑料方块在溶液中(     )

A . 下沉 B . 上浮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2、生活中蚁虫叮咬分泌的蚁酸可涂抹氨水消除,类似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大量应用,比如      。(举一例)
3、用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毫升,计算时必须查阅的数据是       。配制的过程除使用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4、硝酸钠溶液中含有Cu(NO3)2、AgNO3、Ba(NO3)2三种杂质,为使三种物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提供的试剂是Na2CO3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那么所加试剂顺序是①         ②        ③      
5、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
(1)用小木棍蘸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2)如果蔗糖(C12H22O11)完全脱水,则生成C和H2O的质量比是      
6、在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若用      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

7、用烧碱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烧碱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烧碱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加入烧碱n克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改用n克氢氧化钾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

图片_x0020_14

三、实验与探究(共5小题)

1、国庆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      ,然后再滴加      试液。

      

NaOH溶液部分变质

2、科学课上,老师告诉学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盐通常是可溶的”。有“通常”就有“例外”,能否找到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证据呢?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小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其中AgI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2)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2SO4、CaCO3、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有如下现象:

⑴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

⑵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⑶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试推断:该粉末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写出步骤(2)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4、喷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压强差。
(1)下图(a)是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同种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

(1)
A . HCl和H2O B . O2和H2O C . NH3和H2O D . 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_。

(2)
A . MnO2与H2O2溶液 B . CaCl2与Na2CO3溶液 C . NaOH与稀HCl D . Zn与稀H2SO4
(3)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图中哪个装置相似?      
5、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可知:CuO+H2Cu+H2O;CuO+COCu+CO2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若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那么依据的现象是       。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1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4)图1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方案。则图2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      

四、解答题(共8小题)

1、甲乙两车间的废水中含有Na+、Ag+、Cu2+、CO32-、OH、NO3六种离子(甲乙车间各含三种离子):
(1)乙车间的废水呈蓝色,其中的阴离子为       
(2)甲车间的废水含有的三种离子是      
(3)如果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混合,可以使废水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中含有      
2、某科技活动小组为了制取SO2 , 查阅资料发现,产生SO2的途径很多。在老师指导下,他们选取足量锌与适量的浓硫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  反应一段时间后,老师指出还可能生成另一种气体。同学们都很好奇,这是什么气体呢?请你根据锌的化学性质,推断此气体可能是      ,其理由是         。
3、请写出你熟悉化学反应方程式,否定相应的错误观点。

序号

错误观点

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

1

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2

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产两种化合物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3

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4、为了对海水中氯化钠进行成分分析,甲、乙、丙3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请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所取海水样品的质量(克)

100

50

50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克)

50

50

75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克)

1.435

1.435

1.435

(1)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的实验 
(2)请计算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学习了碱的化学性质后,同时进入实验室亲自动手实验。
(1)小明同学:在试管中加入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然后滴加数滴氯化铁溶液,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请写出该实验现象,并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刚同学:在试管中加入3毫升氯化铁溶液,然后滴加数滴氢氧化钙溶液,结果发现并无明显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6、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像。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      (选填“盐”或“碱”)。
(2)图像中的a点数值是      
(3)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4)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7、市面上出售的“水壶一次净”能较好地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为确定它的成分和使用范围,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后,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经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主要成分是盐酸,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若不认同,请改进实验方案。
8、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小柯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Ⅰ.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

Ⅱ.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

Ⅲ.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总质量m1

反应后总质量m2

371.84g

371.24g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      NaAlO2+3H2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3)以下情形会导致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 (3)
A . 向锥形瓶中倒入样品时,撒出了部分粉末 B . 在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C . 没有等装置中氢气全部排尽就称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湖州四中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