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0小题)
1、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其实不是大理岩(碳酸岩),而是花岗岩。左图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 ) (1)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2)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宇宙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中国航天发展迅速,茫茫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2020年有望实现载人登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满足航天员的出舱需要,航天服具有的主要特性有( )
①高强度 ②耐高温 ③抗撞击 ④防辐射 ⑤防失重
(1)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2)航天员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2)
A . 手中的红旗迎风招展
B . 阳光灿烂,天空蔚蓝
C . 太阳照射下船体明亮
D . 众多流星划过天幕
(3)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基地与其它三大航天基地相比,其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 ) (3)
A . 晴天多
B . 水资源丰富
C . 纬度低
D . 科技实力强
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当③地昼最长时( ) (2)
A . 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 . 北京昼长夜短
C .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 . 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3)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④③②①
D . ③④①②
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图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 ) (1)
A . 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B .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C .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D . 海洋水、地表水、大气水、大气水
(2)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2)
A . 大气
B . 水
C . 岩石和土壤
D . 生物
5、下图为某气象站测得的本站某日气温或气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1)
A . 冷锋
B . 暖锋
C . 气旋
D . 反气旋
(2)若该气象站位于上海市,则此图反映的季节是( ) (2)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3)这一天,该地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午后的主要原因是 (3)
A . 太阳高度小
B . 受冷气团控制
C . 云层的反射作用强
D . 大气逆辐射弱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洋流的流向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1)
A . 甲向南流,增温增湿
B . 乙向南流,降温减湿
C . 甲向北流,降温减湿
D . 乙向北流,增温增湿
(2)a、b两地的气候特征是( ) (2)
A . a地夏雨冬干,冬寒夏热
B . b地夏雨冬干,冬暖夏凉
C . a地全年多雨,四季如春
D . b地全年少雨,终年炎热
7、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1)
A . 向斜山
B . 背斜山
C . 向斜谷
D . 背斜谷
(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2)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3)
A . 15m
B . 45m
C . 75m
D . 1O5m
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1)
A .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 热带沙漠气候
C . 亚热带湿润气候
D . 温带季风气候
(2)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
A . 洋流
B . 光照
C . 热量
D . 水分
(3)该山脉可能位于( ) (3)
A . 亚洲大陆东岸
B . 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 . 南美洲南部西岸
D .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9、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 (1)
A . 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 . 火山、地震频发
C . 荒漠化日趋严重
D . 臭氧层空洞扩大
(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2)
A . 冰川融化
B . 全球变暖
C . 海水膨胀
D . 地面沉降
10、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1)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二、综合题 (共3小题)
1、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拉萨、重庆、杭州三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
(2)杭州与重庆相比,冬季气温 ,原因是 。
(3)图中沿115°E经线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 。
(4)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气温差异较小的季节是 ,试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角度分析其原因 。
2、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 ,成因是 。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 ,原因是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完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相互关系示意图。填写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要素 ① ,② ,③ (气候、水文、地形)
(2)运用上述原理分析下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甲乙丙三地中甲和丙气温较低的原因。
(3)分析图示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