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政治):专题5 国家与公民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4小题)

1、某地为治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不严、随意乱盖章现象,将村委会公章存到乡镇政府“柜子”里,由乡镇政府“代管”。这一做法受到社会质疑而被叫停。叫停“村章乡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

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管理权

④应当维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总则》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民法总则》的评论,正确的有(  )

①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尊重

②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不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人身和财产权利会得到更多保障,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④《民法总则》的颁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3、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地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切实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因为( )

A .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B .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各项工作 C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D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全体公民管理国家的基础
4、

某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对我国地方财政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其中,2011年以来31省份财政透明度平均分如图2所示。该图反映了(    )

A . 政府权威不断增强 B . 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 . 公民的监督权不断扩大 D . 公民知情权进一步落实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

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

    材料一 2017年5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召开,一致同意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共开展了38项重点专题研究,召开了40余次专家研讨会,并通过网络留言、邮件、信件、现场留言等方式征集公众意见,共吸纳了5200余条意见建议。下面是部分市民的留言:

春光灿烂:今天参观了规划展览,心情很激动,相信北京会越来越好!

我爱北京:我设计了一款手机软件,请大家标出你家附近的积水情况,上传给政府网站,可以为政府提供参考信息,共建规划中的“海绵城市”。

清风送爽:规划里还有个“城市体检”,你这款软件还可以用来监督市政排水设施维护状况。

见贤思齐:规划里也提到了绿色出行,我关心政府未来有什么具体措施。

五月和弦:社区服务、留白增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涉及到这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还要加以解决,真心不容易,大家群策群力吧!

南城笑笑:要是我们的建议能得到政府的及时反馈,就更好了!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网络”,其中要求重点加强城际铁路建设,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加快构建内外疏密有别、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

材料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河北省累计签约引进北京市商户23140户,吸引1350多家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一些商业批发、制药行业的企业进行了整体搬迁,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把他们的物流基地和生产基地外迁到河北。2016年,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

材料五 一部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向着美好生活前行的历史。城市生机勃勃,予人无限可能。关于首都北京未来的设想,有“和谐北京”“宜居北京”“智慧北京”“人文北京”“创新北京”……

(1)

某高中生根据上述材料,拟撰写一篇论文。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帮他完成论文提纲及要点。


(2)中心城市的人才、产业的技术等优势和周边辐射和输出,能够带动周边区域以济发展,产生“外溢效应”。在“破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北京的“外溢效应”。(10分)

(3)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怎样绘就我们五彩缤纷的未来北京。(12分)

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全面论述;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

2、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传统社区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血缘、地缘、感情为纽带,身边都是亲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已近乎一个“陌生人社会”,个人权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居民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动,甚至出现“对门不相识”的状况。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共享已逐渐成为时代潮流,这为建设新型“熟人社区”提供了新思路。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公示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社区业务办理流程、活动通知等,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还在“云平台”上专设“邻里互助”“邻里商圈”等专栏,使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顺利置换,实现物品共享;私人厨房、书房、车位临时出借,实现空间共享。基层党组织、居委会还通过“云平台”与居民加强互动交流,实现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邻里之间不再陌生”成为可能。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经济、文化角度看,“共享”会给社区带来哪些改变?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社区“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

(3)展望共享社区的未来,有人说,“共享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评析上述观点。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政治):专题5 国家与公民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