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江汉油田中考语文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9小题)

1、用行楷将“勤学铺就成功路,善思掘开智慧泉”书写在答题卡上。要求运笔流畅、结构合理、匀称美观。

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音、形、义无误的一项是(    )
A . (suō)    荡然无存    怒不可(阻止) B . (yùn)    花团锦族   格物知(获得) C . (xiè)    恍然大悟   巧妙绝(条理) D . (jiá)    怀古伤今   分外妖娆(娇艳美好)
3、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诗人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借用典故,表明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4)在“五四”青年节座谈会上,团市委书记引用《论语》中的句子“            ”勉励青年要志存高远,敢于担当时代重任。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 . 《资治通鉴》是北方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孙权劝学》出自此书。 C . 《故乡》《风筝》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D .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出自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最后一节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流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中国意识”。 B . 《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分﹣总”式结构,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C . 《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脉络清晰。 D .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又名《给巴特勒的信》)中,就圆明园被焚掠这一事件,指斥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提出了“岁月创造的一切皆属于人类”的观点。
6、名著阅读。

       刚开始吵架,我就吓得跳到炕炉上,我怀着恐惧的心情看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去脸上流出的血;雅科夫一面哭一面跺脚,外祖母沉痛地说:“该死的,这帮野种,清醒清醒吧!”

       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她喊叫:“老妖婆,看你生的这群野兽!”

       雅科夫舅舅走后,外祖母躲到角落里,颤抖着,号啕着:“圣母啊,求求您让我的孩子们通点人性吧!”

       外祖父侧着身子站在她面前,望着桌子。上面的东西全给碰翻了,流了一桌子水。他低声说:“老婆子,你看着他们一点儿,不然他们会欺负瓦尔瓦拉的,说不定……

原著中写到两个舅舅吵架,其原因是       , 反映了      

7、短文修改。

       ①“懒人经济”又称“网宅经济”,即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或电话订购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快餐、图书、饰品、家具……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平时工作繁忙的白领无暇顾及日常生活;再加上大城市里交通拥堵,交通成本日渐增加,许多人甚至不愿走出家门去买块面包。③“懒人经济”应运而生,一大批快递公司、网上商城,甚至还有跑腿公司发展迅速。④“懒人经济”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同时又给社会增添了新的就业。⑤这些“懒人”在无意之中,为(扩展  扩大  扩充)内需、发展第三产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文段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方法。
(2)文段第⑤句括号内有三个备选词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
(3)文段第④句有一处语病,请在答题卡的原句上直接修改。
8、你的同桌王萌是个“留守学生”,长期缺少亲情与关爱,对父母心生怨恨,产生厌学情绪。你会这样劝慰她:      
9、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学校拟组织一次“精彩中国”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2)探究材料。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从文化的角度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412亿元;2010年达到11052亿元,占GDP比重达2.75%。

【材料二】200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33.27亿元;2011年达到131.15亿元,几乎是5年前的4倍。

【材料三】我国动漫年产量已达22万分钟。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

(3)栏目策划。宣传组准备办一期“精彩中国”的专栏,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栏目。

示例:栏目一:经济实现新跨越          栏目二:民主法治更进步

栏目三:                          栏目四:      

二、阅读与探究(共4小题)

1、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甲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对甲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 .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 . “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 . “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3)乙中作者在上片用“      ”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在下片用“      ”的赣江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
(4)对乙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4)
A . 一,二句是感慨,也是控诉。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 B . 三,四句表达了对南宋盛时的追念,对南宋灭亡的惋惜。 C . 末尾两句作者直接表露作者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D . 这首词是作者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表达了作者的报国志向。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晷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 选自《晋书•孙晷传》)

     【注释】①孙晷(guǐ):人名。②赡:供给,供养。

(1)下列划线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无案牍之形(使……劳累)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B . 乡里赠(遗留)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给予) C . 欣所甚(通“愈”,更加)窥谷忘(通“返”,返回) D . 而出(离开)属凄异(延长)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人多厌慢故逐 B . 晷见之结友 C . 与同衾余缊袍敝衣处其间 D . 或解衣推被恤之皆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4)文意理解。

①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旁人对穷老者的态度是“      ”,而孙晷对穷老者的态度是“      ”。(用文中原句作答)

②“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试分析孙晷这样做的用意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人这一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也很遗憾、乏味。无论如何,总得“爆发”上一回两回,即崩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以一展平生所学,建奇功,立绝学,创精品,一举成名天下闻。

       ②“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像油田的井喷一样。

       ③据传,老子一辈子默默无闻,50岁那一年,连个小芝麻官也丢了,就骑着青牛,离开家乡西行,到秦国去讲学。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给截住了。要他留点东西再走,于是就有了函谷关前那一次大“爆发”,留下了伟大著作《道德经》.老子的“爆发”,用了两天时间。

       ④法国天才数学家伽罗华,21岁就死于非命,在临死前一夜,他有了一次总“爆发”。他知道第二天必死无疑,就一夜无眠,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特别是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为一个折磨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片新天地,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查了整个数学面貌。伽罗华的“爆发”,用了一夜光阴。

       ⑤《黄河大合唱》则是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共同“爆发”的结果。1939年暮春,光未然躺在延安的医院里,5天写出了全部歌词。接着,冼星海在小窑洞里谱曲,花了6天时间,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就这样问世了。这既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他们自己一生创作的最高峰。

       ⑥安史之乱时,大书法家颜真卿听到他最喜欢的侄子牺牲的消息后,五内俱焚,痛不欲生,愤怒情绪无以排遣,抓起狼毫,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祭侄帖》.悲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抒发得淋漓尽致,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成为颜真卿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峰。

       ⑦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平时看着大家似乎都一样,但是名人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爆发:突然地一鸣惊人。突然地鹤立鸡群,突然地与众不同,“突然一峰插南斗”

       ⑧当然,“爆发”看似只有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其实,可能是一个人数十年努力积累的结果,甚至可能是一生不懈奋斗的一个总结,所谓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时。也就是说,“爆发”固然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过人的智慧,需要能把握机遇的机敏,但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积累,苦心孤诣地研究。这样,一旦遇到天时、地利、人和,便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自己人生的重要“爆发”,攀登上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选自《当代文萃》,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第④段与第⑤段不能调换,理由是什么?
(3)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3)
A . 老子在函谷关前大爆发,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伟大著作《道德经》。 B . 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所选事例中外兼顾,古今皆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C . 第⑦段划线句运用排比手法,一气贯注,极具感染力。 D . “爆发”固然需要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积累,苦心孤诣地研究,更需要灵感、激情、智慧以及把握机遇的机敏。
(4)细读文章第⑧段,请联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改变世界的力量

孙道荣

       儿子让他去城里住几天。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城里找了工作,谈了女朋友,结了婚,现在,总算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

       城里他也是呆过的,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儿子刚考上大学,这可是整个村庄的骄傲。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犯了难,靠土疙瘩里抠点钱,根本担负不起。不得已,他也进城了,加入了农民工大军。他没文化,又没技术,只能找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扫过马路,帮人家看过仓库,做过扛包的苦力,在毒日头下挖过一个个坑,汗流浃背地踩过三轮车,最后,一个做包工头的老乡,将他领了过去,在老乡的施工队里做小工。

       还是儿子有出息,工作才五六年,就在城里贷款买了房子。不像自己,虽然也在城里流血流汗打拼了三五年,可是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施工队盖过那么多房子,但他不是瓦工,没砌过一块砖;不是木工,没刨过一根木;不是电工,没拉过一根电线……他只是个小工,搬来运去,扛东递西,几乎每一颗黄沙,每一粒水泥,每一块板材上,可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楼房是自己盖的,他可不好意思说。

       又要进城了,这让他有点激动。儿子在车站接到他,然后一起坐公交车,回儿子的家。城里的变化太大了,他完全认不得它了。

       辗转来到儿子住的小区。是个老小区,房子都有点破旧了,很多房子的外墙变得班驳,与周边的新小区相比,显得有点寒酸。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他不能确定,当年他们有没有在这个小区施工过。

       儿子的家在二楼。只有一室一厅,客厅还正对着另一幢楼的外墙。他拉开客厅的窗帘,突然怔住了,只见对面那幢楼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从儿子家客厅的窗户望过去,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忽然,一抹浅浅的绿色,从他的脑海深处浮出:那么绿,那么嫩。对了,就是它,爬山虎。那天,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探出了几片嫩芽。他认得它,乡下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如果是在庄稼地里见到它,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它连根拔起,扔掉。可是,现在是在城里,在到处是砖头水泥和钢筋的建筑工地上,这一抹绿,显得那么无辜,那么脆弱,也那么好看。

       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它挖了起来。然后,他找到一幢刚竣工的楼房墙脚,将碎砖碎瓦扒开,种了下去。种下爬山虎不久,他们就搬到了另一个工地去施工了,他也慢慢忘记了它。

       他问儿子,对面墙上的爬山虎,是谁栽种的?儿子回答,听老邻居说,那幢房子刚交付时,就有了,也许是飞来的种子扎了根,也许是有人无意间种下的。也没人特别在意他,十几年下来,就爬满整面墙了。

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他揉揉自己的眼睛,他不能确定,它就是自己种下的那株爬山虎。

       但是,不管是谁种下的,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摘自2011年8月18日选自《新民晚报》)

(1)文章两次运用插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2)按要求品味语言。

①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出了几片嫩芽。(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

(3)父亲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地种下这株爬山虎?
(4)文章结尾写道:“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写作(共1小题)

1、请以“不再困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2年湖北省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江汉油田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