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C(CuO) | 盐酸 |
B | CaCl2溶液(HCl) | Ba(OH)2溶液 |
C | CO(CO2) |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 |
D | NaOH溶液(Na2CO3) | HCl溶液 |




二、信息分析题(共3小题)
①2个铁离子 ;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③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④3个氯原子 。
①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的 ;②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③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④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①铁丝燃烧 ;②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 _;
③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④熟石灰和硝酸铵混合加热 。
a.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b.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c.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①豆浆中富含钙、磷、铁,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写名称);青少年缺乏 (写符号)元素易患佝偻病。
②制作豆浆机的材料有a、聚氯乙烯b、不锈钢c、塑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三、探究题(共2小题)

①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K1和K3 , 关闭K2 ,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看到D中 现象时,CO2已集满。
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 , 打开K2 ,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提出问题】“暖宝宝”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氧化(即生锈)的过程。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步骤1 | 取A、B两袋“暖宝宝”,将A袋按使用说明打开外袋取出内袋;而B袋不打开外袋。并将两袋样品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 A袋的“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B袋温度 。 | “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 接触。 |
步骤2 | 24小时后,分别剪开A、B两袋,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 A袋内物质部分溶解,产生黄色溶液;B袋内物质 。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黄色溶液的反应
|
【得出结论】 “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 |
【继续探究】小王和同学们想继续探究“暖宝宝”发热后,剩余物质中是否还含有活性炭,他们取适量A袋内物质于烧杯内,加入过量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滤渣。
为进一步验证黑色滤渣的成分,小王和小李同学分别设计了甲、乙两个如图所示的装置,点燃滤渣,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产物,你认为 图的装置结论更可靠,理由是 。
同学们分析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从原料角度分析“暖宝宝”放热现象之所以很明显是因为:
①铁呈粉末状,活性炭有吸附性,促使铁能与氧气、水等反应更快;② ;
取一片包装完好的“暖宝宝”,剪开包装,利用袋内物质立即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 取样品m g,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与药品,测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① 连接仪器, ;
② 将实验所用药品装入各仪器中,记录量气管初始刻度;
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硫酸至不再有气泡冒出。在实验过程中,若烧瓶和量气管内气体压强过大,可将水准管 (填“上提”或“下移”);
④ 等恢复至室温,并 后,再次记录量气管刻度。
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d g/mL,测得氢气体积为v mL。则该“暖宝宝”中铁粉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含dvm的字母表示)
小王重新设计了一个如图丁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实验时,在气密性良好的前提下,如果往锥形瓶中注入的稀硫酸体积为V1 mL,充分反应后,右侧针筒中气体变化的读数为V2 mL,则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为_ mL。
小李取了一片外袋已有部分破损的“暖宝宝”,剪开包装,取10g袋内物质立即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 2Fe(OH)3 Fe2O3 + 3H2O ② Fe + 2 FeCl3 = 3 FeCl2
③ 在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Fe先与FeCl3反应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①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 __
②经该实验测定,该片已有破损的“暖宝宝”中的氧化铁的含量为 _ 。(写出计算过程)
四、简答题(共1小题)
A.30℃水 B.30℃饱和氯化钠溶液 C.30℃饱和氯化钡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