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
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3、《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 . 农具
B . 礼器
C . 食具
D . 货币
4、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 .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 .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6、“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7、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 .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 .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8、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 )
A . 曲辕犁
B . 水排
C . 翻车
D . 筒车
9、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 西周
B . 春秋战国
C . 宋朝
D . 明清
10、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 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C .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 .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
11、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 )
A . 瓷器质量的骤降
B .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 技术创新的停滞
D .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2、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 户数 | 户数比例 |
20以下 | 24 | 17.3% |
20〜130 | 103 | 74.1% |
131〜300 | 10 | 7.2% |
300以上 | 2 | 1.4% |
小计 | 139 | 100% |
A .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13、汉武帝时期“建酒榷以赡边”对酒实行专卖,但十七年之后重新允许民间酿酒,自由买卖,而国家对酒征税。东汉政府沿用对酒征税的制度,但常因水旱灾害,宣布禁止酿酒。两汉时期酒政的变化表明( )
A . 商业发展推动了政府政策调整
B . 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 . 重农抑商是政府决策主要依据
D . 酒政成为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