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陵(rǎng)     欲(tuí)     邈(xuān)     倚(xǐ) B . 处(quē)      天(lì)      采(wēi)      骑(hòu) C . (tuān)     飞(yuān)    沿(shuò)     发(zhāo) D . (qǐn)      藻(xìng)    东(háo)      然(yān)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乘奔御风(虽然) B . 上蔽(树木的枝干)      鸢飞天(至、到达) C . 四时俱备(四季)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D .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      单车欲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 蝉则千转不穷 C . 窥谷忘反 D . 怀民亦未寝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B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文:清晨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的叫声很是悦耳。 C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D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5、下列文学常识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峡》——郦道元——北魏 B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C .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 D .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北宋

二、默写(共1小题)

1、   名句默写。
(1)相顾无相识,      
(2)昔人已乘黄鹤去,      
(3)《三峡》用“            ”描绘了山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阳光

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    枯叶    小溪

四、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学校正在开展“传统文化伴我成长”的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文化论坛。活动中,大家对习近平总书记就古代经典的一番讲话展开了热议。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去中国化”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链接材料: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参观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2)【活动二】谜语擂台。团委组织猜谜语擂台赛,你看到了下面的四个谜面,请选择其中的两个,猜出谜底。

      ,谜底      

      ,谜底      

(3)【活动三】精品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画线文字,简要说说你在表达技巧上学到了什么。

在央视《星光大道》的一期节目中,面对最后一关的两位选手,嘉宾梁宏达点评说:“我想作一下比较,3号的歌就像老家东北小烧一样,喝下以后浑身发热;6号的歌跟你老家山西杏花村汾酒一样,刚入口时挺绵的,但是后劲挺大。如果说3号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号就是‘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4)【活动四】建言献策。请你就如何更好地传承文化这个话题,向学校李校长提一条建议。

五、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2)末句中的“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然起行。②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月色入      

然起行      

无与为乐者      

④水中藻、荇交横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 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 . 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文中的“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

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闲人——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沿溯阻/猿则百叫无 B . 倒影/荣峻茂 C . 负势竞/横柯 D . 虽乘御风/猛浪若
(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甲】文在写三峡的水时先写夏季,原因是本文重点在于写水,而水以夏季最大。 B . 【乙】文写“奇山”,用“负”“竞”“争”等字,将崇山峻岭化动为静,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C . 【甲】文第②段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写景,抓住了春冬之时三峡的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幽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D . 【乙】文中的“鸾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描写水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水的共同特点。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画竹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 , 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选自《板桥题画三则》,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新篁:刚刚长出来的新竹。②围屏骨子:屏风架子。③冻蝇:秋冬受冻的苍蝇。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余家有茅屋二间(我家) B . 甚凉也(恰好、刚好) C . 无所师承(老师传授) D . 一小榻其中(放)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秋冬际,取围屏骨子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      

时一片竹影零乱      

多得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3)翻译下列句子。

岂非天然图画乎?

(4)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的生活启示?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游大林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 , 历东西二林 , 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 , 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释】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1)
A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桃始      

②若别一世界者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七、命题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回味”一词作了如下解释:【回味】huí  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