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4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不能体现膜蛋白功能的是(  )

A . 根细胞膜上的载体 B . A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 C . B型血的人血清中的凝集素 D . 甲状腺细胞上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运动的,而蛋白质分子是不运动的 B .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 .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 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B . 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C . 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的联系 D . 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消耗ATP
4、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膜上的糖被能识别运输K+ B .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不都有选择性 C .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 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 . 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 . 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 . 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6、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I)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在脂双分子层中分布是不对称的 B . 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 C .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与磷酸双分子层相关,也与某些蛋白质相关 D . O2、CO2、甘油和葡萄糖可以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
7、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B . 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 . 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 . 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8、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3种方式.其中表示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精子与卵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分别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①
9、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丁 B . 图1说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尾部具有疏水性和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 C . 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D . 图1中某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ATP,①所示某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0、如果将单细胞的阿米巴原虫(变形虫)和红细胞一同放到水中,那么(   )
A . 两种细胞都被破坏 B . 阿米巴死亡而红细胞继续存活 C . 阿米巴继续存活而红细胞死亡 D . 两种细胞都将存活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生物体内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生产和输出分子(如胰岛素、抗体、酶等)的工厂.这些分子在细胞内都是以“细胞囊泡”的形式传递的.James•E•Rothman,Randy•W•Schekman Thomas•C•Südhof等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了这些“细胞囊泡”是如何被在正确的时间输运至正确地点的分子机制之谜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分泌蛋白一般由细胞内的      合成,它们在细胞内通过            产生的囊泡运输.
(2)James E.Rothman发现了让囊泡实现与其目标细胞膜的对接和融合的蛋白质机制:只有当囊泡上的蛋白质(左上图中黑色部分)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配对合适时才会发生融合,随后结合部位打开并释放出相关分子.Thomas•C•Südhof则发现这一过程与钙离子对相关蛋白质的影响有关(如图所示).该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      的功能.图中所示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       . 如果分泌物为神经递质,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            

2、对细胞膜结构和组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早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人员就曾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很容易穿过膜,反之,不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容易穿过膜.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2)1925年,有人用丙酮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测量铺展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      倍.
(3)1933年发现: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4)细胞膜表面的      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
(5)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      ,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      ,特点是:      (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

输,      (填需或不需)载体蛋白协助,运输的动力是      

3、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于      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1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      ,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      性.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      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如图2为胰岛B细胞结构模式图(局部).胰岛B细胞通过基因控制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胞结构有      (用图中序号表示).胰岛素以胞吐方式分泌出胰岛B细胞后,作用于靶细胞,通过促进靶细胞      ,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5)以上事实主要体现了生物膜在      上的统一及联系.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即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静止的.为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这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发现40min后,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
(1)该探究实验的设计不严密,请对不严密之处作出补充;再次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分成两组,然后      ,观察并记录      
(2)实验预测及相应结论(在你纠正的基础上进行)(注:①②③④中填写<、>或=)

实验预测内容项目

(一)

(二)

(三)

40℃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

      40min

>40min

      40min

10℃条件下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

      40min

<40min

      40min

相应结论

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增强

升高温度,细胞膜流动性减慢减弱

温度变化对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影响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并对其成分进行鉴定.
(1)应选取人的哪种细胞做实验?      ,其原因是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      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经过(2)的实验步骤后,再用      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用      试剂可鉴定其中的蛋白质,具体现象是      
(4)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应其分布的图是      

(5)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

蛋白质(%)

脂质(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4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