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7小题)

1、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

A . 孟子 B . 董仲舒 C . 朱熹 D . 李贽
2、马丁·路德说: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该观点意在(    )

A . 主张因行称义 B . 否定神学 C . 倡导人性解放 D . 宣扬因信称义
3、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作是(    )
A . 论语 B . 尚书 C . 四书章句集注 D . 传习录
4、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由此可见宋明理学(    )

①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

②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

③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

④使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5、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    )

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②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

③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④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6、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 . 圣人托梦 B . 内心自省 C . 行万里路 D . 读万卷书
7、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法触”。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
A . 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B . 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 C . 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 D . 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8、禁书,泛指执政者或宗教领袖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或信众的信仰,禁止于己不利的书籍传播。他们往往采取强烈的排他行为,例如焚书或追杀原作者。《焚书》《明夷待访录》被列为禁书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    )
A .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9、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仰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而是企图用一个“明君”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
A . 董仲舒 B . 朱熹 C . 黄宗羲 D . 李贽
10、《清史稿》对顾炎武评价道:“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这段材料的核心是(    )
A . 顾炎武的学风是务实的 B . 顾炎武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 C . 顾炎武反对专制统治 D . 顾炎武关心百姓疾苦
11、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
A . 客观存在的事物 B . 人们的感知器官 C . 科学试验的仪器 D . 万物发展的规律
12、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句话表明了(    )
A . 文艺复兴前后,人神主导地位的变化 B . 文艺复兴让人们有了真正的现世生活 C . 文艺复兴第一次把人放到世界和社会中心看待 D . 文艺复兴后,人在反对神的存在以及对人的束缚后的人性自由
13、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虔诚信仰,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
A .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权威 B .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 .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 .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14、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②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③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欧洲

④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5、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
A . 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 . 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 . 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 . 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16、以下各项,体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同之处的是(    )
A . 充分肯定人的自主性 B . 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 C . 强调现世的物质享受 D . 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
17、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定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引文表明他主张(    )
A . 君主立宪 B . 人民主权 C . 社会契约 D . 三权分立
18、“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
A .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 .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于上帝 C .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 .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19、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
A . 三权分立 B . 社会契约论 C . 天赋人权 D . 人民主权
20、伏尔泰在针对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的“丑行”时说:“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强调(    )
A . 法律的权威 B . 宗教信仰自由 C . 人人平等 D . 人的思想自由
21、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
A . 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 B . 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C . 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 D . 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22、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
A .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 .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 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23、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
A .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 .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 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 . 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24、当爆发于18世纪的这场运动使“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时,它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是(    )
A . 促进了欧洲人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B . 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 C . 动摇了欧洲对罗马教廷的迷信 D . 彻底摧毁了欧洲人的宗教信仰
25、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

①《诗》

②《书》

③《墨子》

④《春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26、隋文帝在强调“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的同时,也认为“佛法玄妙,道教虚融,成降大慈,济度群品”“法无内外,万善同归;教有深浅,殊途共致”。这些主张(    )
A .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 导致佛、道在隋朝取得统治地位 C . 体现了三教调和之风 D . 体现出儒、佛、道三教的趋同
27、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 . 天体运行法则 B . 社会发展规律 C .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 “天人感应”理论

二、材料分析题 (共2小题)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程朱理学的进步性及其消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程朱理学在社会伦理观方面最受人诟病的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其并非是禁欲主义,问题不是如何解释“灭”字,而是如何解释“人欲”。在程朱理学中,人欲是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与人欲对应的概念是人心,“‘人心’泛指一切欲望,‘私欲’则专指过分追求利欲,违背道德原则的欲念,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并不是去除一切‘人心’、一切感性欲望,而是以道德意识克服违背道德原则过分追求利欲的意识”。

——《清朝对程朱理学的阉割与歪曲》

材料二:在西方,人们把程朱理学称为新儒学。新儒学的改革由朱熹完成。朱熹把孔孟置于正宗,又把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和张载、周敦颐、二程(程颐、程颢)思想以及佛家高度一元化的哲学与道学无为的思辨精神,整理融合,形成了一个内容精深的新儒学体系。宋元明清,几代统治者把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树为正统思想,程朱理学在900年间,成为了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认理践履的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在教育人们知书识礼、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程朱理学在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程朱理学蕴含的爱国主义理论,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凝聚了华夏儿女团结御侮,革旧立新的雄心,成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1)结合材料一概括作者对程朱理学中“灭人欲”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存天理”这一思想成果的政治功效。

(2)材料二中认为程朱理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新”在哪?宋元明清的几代统治者将程朱理学树为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何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程朱理学的进步性及其消极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文艺复兴在各方面都创造了毫不逊色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从古罗马万神庙而来,米开朗琪罗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更是将恢宏壮阔、庄严崇高发挥到无以复加。……在理性的建筑构图原则中加入了艺术家的创造激情和审美装饰,建筑史开始了充满人性、向往自然、追求和谐的新篇章。

——《略论文艺复兴建筑的历史成因及历史地位》

材料三: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为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及历史贡献。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世纪”所倡导的主要思想和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