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东安中学等六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1:10000000,算得两地间实地距离大约是( )
A . 300千米
B . 3000千米
C . 30千米
D . 3千米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一般是( )
A . 绿色
B . 黄色
C . 蓝色
D . 红色
3、在画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
A . 东方
B . 南方
C . 西方
D . 北方
4、某学校七年级(2)班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动手制作了地球仪。下图显示了其制作地球仪的步骤和过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世界上首次证实地球形状的是( ) (1)
A . 古代的神话传说
B .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C . 20世纪的卫星照片
D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同学们制作的地球仪半径只有8厘米,但实际上地球的大小是( ) (2)
A . 很小,只有6厘米
B . 很小,人们可以一眼观其全貌
C . 很大,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D . 太大了,比太阳还大
(3)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3)
A . 是一个球体
B . 天圆地方
C . 大地如覆盖
D . 地方如棋局
5、读“部分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F点的经纬度是( ) (1)
A . 东经40°,北纬66.5°
B . 东经40°,南纬66.5°
C . 西经40°,北纬66.5°
D . 西经40°,南纬66.5°
(2)图中E点位于F点的( ) (2)
A . 东南
B . 东北
C . 西南
D . 西北
(3)图中最长的一条纬线是( ) (3)
A . 0° (赤道)
B . 23.5°
C . 66.5 °
D . 90°
(4)关于0°(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4)
(4)
A . 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 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 . 纬度的起始线
D . 指示东西方向
6、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1)
A . 一年
B . 一月
C . 一周
D . 一天
(2)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 (2)
A . 春分
B . 夏至
C . 秋分
D . 冬至
(3)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太阳直射( ) (3)
A . 北回归线
B . 南回归线
C . 赤道
D . 本初子午线
(4)当地球运行到B处时,启东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4)
A . 昼夜平分
B . 昼长夜短
C . 昼短夜长
D . 无法判断
(5)由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5)
A . 风、雨、阴、睛
B . 四季变化
C . 太阳东升西落
D . 昼夜更替
7、读太阳光照和地球上的温度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分为几个温度带( ) (1)
A . 4
B . 5
C . 6
D . 7
(2)下列说法正确的( ) (2)
A . ①地位于北温带
B . ①②两地终年寒冷
C . ③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D . ⑤地四季变化明显
8、下面左图与右图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 . 左图的比例尺较大
B . 左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C . 右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D . 右图中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km
9、当驾驶员不认识路时,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边看图边行驶,可以省时省力、准确到达目的地。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
A . 地形图
B . 政区图
C . 交通图
D . 气候图
10、下列图例表示铁路的是( )
A .
B .
C .
D .




11、德国有位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德国科学家是谁( ) (1)
A . 魏格纳
B . 麦哲伦
C . 哥伦布
D . 伽利略
(2)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2)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2、下为“东、西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1)
A . 回归线
B . 赤道
C . 极圈
D . 本初子午线
(2)全球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 (2)
A . 亚洲
B . 欧洲
C . 大洋洲
D . 南美洲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 (3)
A . 太平洋
B . 大西洋
C . 印度洋
D . 北冰洋
(4)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 (4)
A . 格陵兰岛
B . 台湾岛
C . 海南岛
D . 夏威夷群岛
(5)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有( ) (5)
A . 乌拉尔河
B . 京杭大运河
C . 巴拿马运河
D . 苏伊士运河
(6)印度洋周围环绕的大洲是( ) (6)
A . 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B . 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
C . 亚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D . 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13、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
A . 1000米
B . 2000 米
C . 3000米
D . 4000米
1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米)地形示意图”,读图完下面小题。
(1)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图中A山峰海拔为270米,B地海拔为220米,A山峰与B地的相对高度为( ) (1)
A . 10米
B . 20米
C . 30米
D . 50米
(2)图中四条登山线路中,坡度最缓的是( ) (2)
A . AB线
B . AC线
C . AD线
D . AE线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AD是( ) (3)
A . 山谷
B . 山脊
C . 山峰
D . 陡崖
15、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
A . 各占二分之一
B . 三分之二是陆地
C .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 . 四分之—是海洋
16、下列描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 . 夏热冬寒
B . 小雨夹雪
C . 四季如春
D . 冬暖夏凉
17、一天中, 陆地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
A . 2时左右
B . 正午12时
C . 下午1时左右
D . 14时左右
18、下图是同一天内测得的三次气温数值,这一天平均气温是( )
A . 10℃
B . 20℃
C . 15℃
D . 45℃
19、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
A .
──晾晒衣服
B .
──体育锻炼
C .
──播种小麦
D .
──高空作业




20、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 )
A . 海洋
B . 陆地
C . 云区
D . 台风
21、北京七月(最高)平均气温是26℃,一月(最低)是-4.7℃。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 )
A . 21.3℃
B . 30.7℃
C . 26℃
D . -4.7℃
22、地形的高低起伏,对各地的气温也有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下降,其规律是( )
A .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B .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06℃
C .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6℃
D .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60℃
2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 . 太行山很早之前是海洋
B .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 .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 .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24、属于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 海平面的升降
A . ① ②
B . ② ③
C . ③ ④
D . ② ④
25、读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共有几大板块( ) (1)
A . 四
B . 五
C . 六
D . 七
(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2)
A .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B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若干板块拼合而成
C .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D .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3)哪个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 (3)
A . 太平洋板块
B . 印度洋板块
C . 亚欧板块
D . 非洲板块
(4)地壳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4)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①④
(5)板块学说认为,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 (5)
A .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B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C .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D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26、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拨动地球仪(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 (1)
A . 自东向西
B . 自西向东
C . 自南向北
D . 自北向南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2)
A . 昼夜更替现象
B . 四季变化
C . 昼夜长短变化
D . 太阳高度变化
(3)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 (3)
A . 一年
B . 一月
C . 一周
D . 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