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4小题)

1、下表是在对某区域5块不同林地连续9年的观测分析后所得到的侵蚀模数与滞留水模数的相关数据。不同树种随树龄变化的水土流失特征,为该地区人工植被建设中的树种选择及抚育管理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树冠大、高度较矮、树叶密度大、郁闭度高的林地拦截雨滴击溅的作用大,能延缓和分散降雨对地面的打击作用,水土流失量较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地9年统计数据表

监测年限

1#小区

2#小区

3#小区

4#小区

5#小区

毛竹

林灌混交

杉木

茶叶

松树

第1年

1/1

1/1

1/1

1/1

1/1

第3年

0.3/1.2

0.5/2.1

0.7/1.5

3/0.9

4/0.7

第5年

0.2/1.4

0.3/2.6

0.5/1.7

3.1/0.9

3/0.7

第7年

0.1/1.7

0.3/2.9

0.4/2

4/0.8

3.2/0.6

第9年

0.1/2

0.2/3.5

0.2/2.4

4.5/0.8

6/0.5

(1)与前三个小区相比,随着时间的增长,茶叶与松树林试验径流小区的侵蚀模数变化有差异的原因是(    )

①茶树每年要进行施肥与采茶,人为干扰程度大

②松树林的树冠形状与郁闭度对延缓和分散降雨对地面的打击作用有限

③茶树根浅,固土能力弱

④松树林落叶量小,护土能力弱

(1)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若用下列树种进行城市绿化,则从长远来看最易于起到海绵城市作用的是(    )

(2)
A . 毛竹 B . 杉木 C . 林灌混交 D . 松树
(3)上题该城最有可能是(    )

(3)
A . 广州 B . 孟买 C . 新加坡 D . 南昌
2、

下图是某岛屿的遥感影像。该岛屿面积10458平方千米,岛屿东北部降水丰富,植被茂密;西南部降水很少,植被稀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屿位于(    )

(1)
A . 北大西洋 B . 南大西洋 C . 北太平洋 D . 南太平洋
(2)该岛屿成因类型属于(    )

(2)
A . 大陆岛 B . 珊瑚岛 C . 冲积岛 D . 火山岛
(3)该岛屿东北部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3)
A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 热带雨林 D . 热带草原
3、

1800万年前索科特拉岛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是相连的,现岛上有许多独有的动植物。图6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及该岛植被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拥有许多独有动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纬度低 B . 长期与大陆隔离 C . 动植物的天敌少 D . 垂直地带性明显
(2)该岛植被景观图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2)
A . 温暖湿润 B . 温和干燥 C . 高温干燥 D . 高温多雨
4、

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该山地(    )

A . 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 . 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 .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 . 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5、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下列关于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库下游的泥沙沉积增加 B . 水库下游的水资源减少 C . 库区变得温和湿润 D . 生物多样性增加
6、从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植树造林相关的是(    )
A . 水土流失加快 B . 水资源减少 C . 昼夜温差减小 D . 土壤肥力下降
7、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降水量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表是我国境内不同区域山地林线的分布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山地

地理位置

纬度

30°N

38°N

47°N

41°N

25°N

28°N

经度

90°E

90°E

90°E

125°E

118°E

106°E

林线位置

海拔高度(米)

4300

3400

2400

2300

3400

3600

(1)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分布规律是(    )

(1)
A . 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增 B . 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减 C . 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减 D . 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增
(2)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2)
A . 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B . 青藏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C . 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风力大 D . 南方地区林线高受纬度位置影响
8、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读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脉所处的基带是(    )

(1)
A . 热带雨林带 B . 常绿阔叶林带 C . 常绿硬叶林带 D . 落叶阔叶林带
(2)该山脉(    )

(2)
A . 地处南半球低纬地区 B . 该山脉自然植被具有耐湿热特征 C . 北坡为阳坡、迎风坡 D . 南坡自然带数目多于北坡
9、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自然带是(    )

(1)
A . 热带草原带 B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造成甲、乙两自然带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2)
A . 地形 B . 洋流 C . 大气环流 D . 海陆位置
10、“一半冰川,一半火焰”,冰岛这个地方就是冰与火的美丽邂逅,十分迷人!它有着独特的地质,温泉的数量更是全球之冠。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森林分布面积广,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B . 地热资源丰富,水力资源非常缺乏 C . 地处高纬度,有极昼现象,气温年较差大 D . 苔原广布,草原面积分布较广,畜牧业发达
(2)V火山大规模喷发时,会导致(  )

①附近河流水位暴涨 ②全岛平均海拔升高 ③航空港关闭 ④北美大气能见度降低

(2)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1、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 (1)
A . 湖泊较深 B . 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 . 河流入湖泥沙量小 D . 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2)“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 (2)
A .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 .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C . 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D .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1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 (1)
A .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 热带沙漠气候 C . 亚热带湿润气候 D . 温带季风气候
(2)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
A . 洋流 B . 光照 C . 热量 D . 水分
(3)该山脉可能位于(    ) (3)
A . 亚洲大陆东岸 B . 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 . 南美洲南部西岸 D .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13、  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1)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2)
A . 植株数量 B . 地下生物量 C . 地上生物量 D . 总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3)
A .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C . 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 .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14、读非洲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一②一③一④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 (1)
A .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 . 垂直地域分异 C .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 .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2)导致图中①一②一③一④自然带更替的基础因素是(    ) (2)
A . 热量 B . 水分 C . 地形 D . 植被
15、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自然带分别(  ) (1)
A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B .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C .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 D . 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2)关于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A . 自然带A—D—E的变化,水分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B . 自然带A—B的变化,热量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C . 自然带E的分布直达西部海岸,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D . 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热量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16、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山地(  ) (1)
A . 位于非洲大陆 B . 夏季雪线高度约为5 000米 C . 气温最低的地方降水量最丰富 D . 甲坡盛行西北风
(2)图中处于山麓地带的乙地,其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2)
A . 热带雨林带 B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 亚寒带针叶林带
17、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 . 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 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气温T(T冬、T夏分别表示冬、夏季气温)应是(  ) (2)
A . T冬<18℃ B . T夏<20℃ C . T冬<10℃ D . T夏<18℃
18、“广阔河床绿色吞,如同塞北碧无垠,鄱湖出现新风景,枯季洲滩变草原”。下图是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持续走低,湖水干涸后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从水循环环节看,枯水期鄱阳湖湖水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B . 大气降水丰富 C . 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 . 湖面蒸发强
(2)鄱阳湖草原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2)
A .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 . 地方性分异规律 D .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19、下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该景观图体现了(    )

A .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 . 垂直分异现象 C .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 . 地方性分异现象
20、影响天山北坡雪线较南坡低的主要原因是北坡(    )
A . 植被少 B . 坡度小 C . 光照强 D . 降水多
21、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1)
A . 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 . 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 . 气候干旱,日较差大 D . 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2)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    ) (2)
A . 温带草原带 B . 温带荒漠带 C . 寒带苔原带 D . 热带稀树草原带
22、乌拉尔山脉绵延2 000多千米,植被差异显著。读“乌拉尔山脉东坡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乌拉尔山脉东坡海拔400米以下自然景观变化体现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 (1)
A .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 .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 垂直分异规律 D . 地方性分异规律
(2)乌拉尔山脉东坡垂直带谱最复杂处的纬度是(    ) (2)
A . 54.5°N B . 56.5°N C . 62.5°N D . 66.5°N
(3)与54°N附近的云杉林相比,63°N附近的云杉林分布海拔更低的主要原因是(    ) (3)
A . 降水丰富 B . 热量不足 C . 海拔较高 D . 光照较弱
23、某科研小组在浙江省海拔为100~250m的丘陵地区开展坡向(阳坡、阴坡)及坡位(按高程位置分为:上坡、下坡)对毛竹林生长影响的研究,分别计算出各观测点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单位:百株/公顷)和林分生物量(单位面积上的林木质量,单位:吨/公顷)的数值。下图示意研究区域林分密度和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毛竹平均单株质量最大的分布在(    ) (1)
A . 阳坡上坡 B . 阳坡下坡 C . 阴坡上坡 D . 阴坡下坡
(2)推测该地最有利于形成茂密竹林的条件是(    ) (2)
A . 光照充足、土质疏松 B . 光照充足、土质湿润 C . 热量充足、土质干燥 D . 热量充足、土质紧实
24、地球上存在着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7℃以下森林无法生存)、干旱、不利的土壤条件(如盐碱地或湿地)、强风等。山地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同纬度的情况下,我国东部地区山地林线大多较西部地区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1)
A . 风力强度 B . 年降水量 C . 土壤条件 D . 最热月均温
(2)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山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山的阴坡披满郁郁葱葱的森林,山的阳坡则是青青的草地,一棵树都没有,山的脊线就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  要因素是(    ) (2)
A . 蒸发 B . 降水 C . 土壤 D . 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漂浮房屋的创意是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四分之一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来说,以现今的智慧与科技设法提出解决之道,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可以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的新型建筑。

材料二 左图为漂浮房屋景观图,右图为荷兰区域略图。

(1)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
(2)分析该区域适宜建造漂浮房屋的自然地理条件。
(3)如果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地区自然带为      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自然带南北(经线)方向延伸、更替,其形成因素主要有            
(3)在甲、乙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山麓自然带不同、 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 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专题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