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下面对《论语》十二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B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讲的是学习态度,意在告诉大家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短处。 C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讲的是学习乐趣。 D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方法,其中,以学习为快乐这一学习态度最重要。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 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而知新 C . 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 . 遇事必详加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不知而不(yùn,生气,恼怒) B . 思而不学则(dài,懈怠) C . 吾日三吾身(xǐng,反省,检查自己) D . 而知新(gù,学过的知识)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 .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 . 《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5、下面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B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C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译文: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上天的意旨。 D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三个人行走,这里面一定有能成为我的老师的人。
6、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时习之        温故知新 B . 善者而从之    恕乎 C . 可以为矣        出不利 D . 人不而不愠      温故而
7、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亦乎(yuè)         人不知而不(yùn) B . 语》(lún)         不习乎(chuán) C . 学而不思则(wǎng)    吾日三吾身(shěng) D . 博学而志(dǔ)        思而不学则(dài)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 , 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不亦             ②学而不思则       

③不进则日退           ④若既不出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吾三省吾身          

②思而不学则          

(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请从文中写出2个沿用至今的成语。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

三、默写(共1小题)

1、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