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开学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30小题)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 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 .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 .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 .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2、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 )
A . 细胞内液
B . 细胞外液
C . 体液
D . 组织液
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 . 滥伐森林
B . 水体污染
C . 南极冰川融化
D . 臭氧层破坏
4、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
A . 乙烯
B . 脱落酸
C . 赤霉素
D . 生长素
5、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 )
A . 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 .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6、具有警戒色的生物会向其他的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警戒色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属于( )
A . 物理信息
B . 化学信息
C . 生物信息
D . 行为信息
7、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
B . 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 . 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 . 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8、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 .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 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 . 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10、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
A . 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 .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 . 人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出来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 .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11、人类呆小症的病因是( )
A .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 .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 . 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 . 成年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1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对反射弧的概括,正确的是( )
A . 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B .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 .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效应器
D .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效应器→感受器
13、艾滋病之所以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因为艾滋病病毒能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这种细胞是( )
A . 皮肤表皮细胞
B . 神经细胞
C . T淋巴细胞
D . 肌细胞
14、某人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 . 吞(巨)噬细胞
B . 效应T细胞
C . 浆细胞
D . 记忆细胞
15、茎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在于生长素( )
A . 向光侧分布得多
B . 在茎的顶端产生
C . 在茎中分布均匀
D . 背光侧分布得多
16、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 . 年龄组成
B . 出生率和死亡率
C . 种群密度
D . 迁出和迁入
17、田鼠是稻田中最常见的害鼠.为了调查稻田某区域内田鼠的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样方法
B . 标志重捕法
C . 目测估算法
D . 记名计算法
18、以下生物群落的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 . 弃耕的农田慢慢变成森林
B . 森林大火后仍长成森林
C . 火山喷发后重新生长成森林
D . 水域污染后经治理,各种生物种类逐渐增加
19、下列是四位同学在进行生态调查时所画的四条食物链(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其中最准确的是( )
A . 昆虫→青蛙→蛇
B . 果树→害虫→食虫鸟
C . 果树←害虫←食虫鸟
D . 水果→树→害虫→食虫鸟
20、调查某地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2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40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在原地放生,数月后,在原地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为8只,则该地调查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大约为( )
A . 40只
B . 320只
C . 180只
D . 288只
2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 . 基因多样性
B . 物种多样性
C . 个体多样性
D . 生态系统多样性
22、兔子吃草,红狐吃兔,狼吃红狐构成的食物链中,红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和营养级依次是( )
A . 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 .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 . 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 . 三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无任何联系的过程
B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过程
C . 物质循环需要能量来推动
D .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24、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B . f点刺激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其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C . 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
D . 该图中有两个突触小体,两个突触
25、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 HIV入侵人体后,主要侵染人体的细胞2
C .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2、细胞3、细胞4、细胞5
D . 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26、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A .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 .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 . 向左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 .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27、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 . 在b点时开始捕捞鱼类比较合适
C .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 . 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28、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 . 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 . 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 . 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29、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
来自于兔子,
来自于鼠,
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 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A . 600 g
B . 900 g
C . 1 600 g
D . 5 600 g
30、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 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 . 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D .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完成下列图解:
(1)甲: ,乙: ,丙: ,① ,②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对甲和乙起抑制作用.可见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即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着 调节.
(2)胰岛素的作用是 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 血糖(填升高或降低).若血糖上升,可以 胰岛素的分泌而 胰高血糖素分泌.(填促进或抑制).
2、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 ,③→⑩属于 .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 .
(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 ,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会 .
3、如图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图中只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两种,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 .
(2)该食物网中,蛇和鼠的关系是 .
(3)在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时,常采用 .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