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地下森林断想》同步训练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题(共23小题)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lì)测(ɡuī)深(yuān)夫(qiáo) B . (hàn)愤(mǎn)谷(xiá)袅(niǎo) C . (sè)徊(pái)起(jué)沉(miǎn) D . 薄(jī)无(yín)峋(lín)弱(chán)
2、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hàn)(dǐng)盛(guī)测深(yuān) B . (lì)愤(mǎn)(xiá)谷(zhuó )人 C . (sè)镜(pō)湖(pái)徊沉(miǎn) D . (yín)(jú)起(chán)弱(lín)峋
3、下列加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jìn)笑(shěn) 鞭(tà)痛(chì ) 犊情深(shì) B . (hè) 慰(jiè) 弱(léi) 眼(jiǎn) 吹毛求(cī) C . 倚(xǐ) 愤(mèn) 怨(mán) 对(jiào)  尽职守(kè) D . 庇(yìn) 干(biě) 巧(qiàn) 意(qiè) 龙吟凤(huì)
4、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 .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B .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 C .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 D . 我景扬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
5、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B . 上课铃声响了,原本还在七嘴八舌交头接耳的学生都静了下来,教室里万籁俱寂 C . 从我所知道的一切来看,他可能是一个隐姓埋名的亲王。 D . 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
6、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嗒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么也没有。

A . 黑黝黝  阴森森  光秃秃  静悄悄 B . 黑黝黝  光秃秃  静悄悄  阴森森 C . 光秃秃  黑黝黝  阴森森  静悄悄 D . 黑黝黝  光秃秃  阴森森  静悄悄
7、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A . 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B . 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C .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出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D .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B . 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C . 王爷爷的菜基本上全卖完了。 D . 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9、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大海之所以浩瀚无垠 , 是因为它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哪怕再细小的溪流,也是成就大海的理由。 B . 上课铃声响了,原本还在七嘴八舌交头接耳的学生都静了下来,教室里万籁俱寂 C . 从我所知道的一切来看,他可能是一个隐姓埋名的亲王。 D . 一头角马腾空而起,似乎要挣脱重力的束缚,而在它下方,角马群踩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 十分壮观。
10、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在教室里读书”中的“在”是动词。 B .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这句的主语是“大自然”。 C .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的厚望中,‘高尚品格’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高尚品格’占据”。 D . 短语“节约风尚”“传遍校园”“振兴黄冈”“调整状态”的结构不相同。
11、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 . 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 B . 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C .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D .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1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      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      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      虎啸。至此,除了厚厚的青      外什么也没有。


13、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①浩瀚徘徊沙铄沉默寡言      

②罕见沉缅娇艳依然如故      


14、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①窥测  皮气  峻岭  岩浆横溢      

②漫长  悬涯  吝啬  五彩缤纷      

15、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浩瀚:      鼎盛:       嶙峋:       


16、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山塌下来地裂开来。      

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      

(草木)苍翠茂盛。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17、从下面备选词组中选择恰当的项填入这段文字的空缺处。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       的松、       的唐棋、       的杨、       的枫,打扮得       。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备选词语:

A.五彩缤纷B.火红C.墨绿D.金色E.橘黄


18、《地下森林断想》作者是      。“断想”意思是      


19、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20、将下面打乱顺序的几句话进行正确的排序是(只填序号)。

①旧社会男女有别,双主不能见面,只能借助屏风了。

②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③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

④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⑤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21、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某校在学校礼堂举行“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比赛进行到一半时,不少同学在下面讲小话,影响了会场秩序。小华作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他对大家说:“

”小华说完,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22、学校要为宣传窗出一期关于“家风”的专版,请你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23、仿照下面句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以大海为描写对象写两句话。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仿写:


二、阅读题(共2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么也没有。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在这里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

      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县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那样,轻而易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可是它却不。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脚步。不等探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它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容易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1)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地下森林具有哪些品格?

(2)文中“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2、阅读理解

家乡的竹林

阎受鹏

      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种。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有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色的冬笋像娃娃似的睡在泥土里呢!待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父亲说:“冬笋娇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了,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棵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棵棵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

      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

      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为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⑦一点也不夸张,故乡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

      ⑧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搓着它满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宵提的小灯笼。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鳌……

      ⑨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释手。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

      ⑩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1)文章第⑥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3)简要概括第③段中“轰轰烈烈的景象”是什么,并说一说这种“轰轰烈烈的景象”为什么令作者“终生难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地下森林断想》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