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染色体变异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三图中发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下一代 B . 甲、乙、丙三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基因重组 C . 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D . 甲、乙、丙三种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
2、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 . 18+XX B . 18+XY C . 18+XX或YY D . 18+XX或XY
3、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 . 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 . 21三体综合征 C .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 D . 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
4、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下列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研究,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异常9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 B . 异常的9号染色体可为C和wx的基因重组提供细胞学标记 C . 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 D . 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亲代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5、

如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

A . 染色体易位 B . 基因重组 C . 染色体倒位 D .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6、如图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 . 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 . 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 . 果蝇单倍体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
7、有关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上片段的重复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B .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C .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 . 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有 为矮茎,属于基因重组
8、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 B . 受精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 C .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改变 D . 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可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9、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a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 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 . 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 . 图d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10、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细胞内发生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 B . 正常人体,如果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就可能形成21三体综合征 C . 可以利用秋水仙素作用在用二倍体植物花粉培育的种子或幼苗上,形成四倍体 D . 果蝇缺刻翅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
11、将基因型为Aa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得到它们的子一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品系甲植株与品系乙植株杂交可得到三倍体的后代,所以它们为同一品种 B . 取品系乙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植株都为纯合子 C . 将品系乙植株上所结种子单独种植,矮茎植株占 D . 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
12、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用其花粉培育出来的植株是(  )
A . 三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 B . 多倍体,营养物质含量高 C . 单倍体,高度不育 D . 单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21条染色体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玉米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若9号染色体某一区段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雄配子不育而雌配子可育.请回答:

(1)该变异会使排列在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变异.

(2)现有染色体正常的糯性玉米和一条9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非糯性玉米(该玉米不含w基因),请完善下列杂交实验以判断玉米的非糯性基因是否在缺失区段上:

①选择上述材料进行杂交,其中      (糯性/非糯性)玉米做母本;

②获得F1      

③结婚分析与判断:

若F1中非糯性:糯性=1:1则      

若F1      

(3)经实验证实控制玉米非糯性的基因在缺失区段上,让上述实验中所获F1自由交配,F2中基因型为ww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      

2、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1)取材:用      作实验材料.
(2)制片:

①取少量组织处理后,放在      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

(3)观察:

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②如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

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      

若A2正常,A1发生的改变可能是      

3、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图1、图2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象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剪取的芹菜幼根置于2m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中处理,以提高根尖细胞中有丝分裂的      期细胞的比例,便于染色体观察、计数.
(2)实验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分别处理根尖、花粉母细胞,目的是      .再用低浓度的KCl处理一段时间,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      更好地分散,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细胞      
(3)图1是      细胞的染色体,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4)分析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时,需将图象中的      进行人工配对;根据图1、图2能确定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的变异类型有      (填下列序号).

①基因突变    ②单体   ③基因重组    ④三体.

4、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两对基因(用Dd,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他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图甲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      有关,此变异被称为      .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如图乙所示.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发生了改变,相差      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      
5、单体是指某对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其染色体条数可以用2n﹣1来表示.1973年,我国从加拿大引进了“中国春”(小麦品种)单体系统.小麦有21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中国春”单体系统中共有21种不同的单体类型.
(1)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来看,单体属于      变异,鉴定此种变异最简便的方法是      
(2)中国农科院张玉兰等科学家利用“中国春”单体系统和本地“京红1号”小麦交配并选育,培育出了中国自己的“京红1号”单体系统,具体方法如下:

①将“中国春”单体系统分别作为母本,“京红1号”作为父本,逐一进行杂交,再逐株鉴定杂种F1的核型(染色体组成).

②将后代F1中的单体植株作为母本,继续与      (“京红1号”/“中国舂”)交配,得到子代后再筛选出单体植株作为母本,按相同方法连续交配5﹣8次,基本上可以选出纯合或接近纯合的“京红1号”单体系统.

(3)从染色体数量来看,单体植株可以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理论上应为      ,但是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将单体植株作为父本,则后代中单体植株所占的比例只有2%,以单体作为母本,则后代中单体植株比例约为38%,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染色体变异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