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生活时期大约所在的位置( )

A . (1)
B . (2)
C . (3)
D . (4)
2、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
A . 20世纪前期
B . 20世纪后期
C . 21世纪前期
D . 21世纪后期
3、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弱肉强食
B .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 逐渐趋于统一
D . 适者生存
4、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 .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 .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5、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 西周、春秋
B . 春秋、战国
C . 西周、东周
D . 东周、战国
6、学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 . 法家的衰落
B .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注重儒家学说
8、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 )
A . 统一文字
B . 焚书坑儒
C . 统一度量衡
D . 修建长城
9、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了王朝更替的是( )
A . 启承禹位
B . 盘庚迁殷
C . 牧野之战
D . 国人暴动
10、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 .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 .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C . 巩固对西周周边的统治
D . 炫耀周天子的权力
11、用齐鲁代表山东、燕赵代表河北,这追溯于古代的什么( )
A . 纳贡制
B . 分封制
C . 世袭制
D . 郡县制
12、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13、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这件事说明( )
A . 楚庄王很好奇,想知道鼎的大小轻重
B . 楚庄王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
C . 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
D . 楚庄王想尊王攘夷,帮助周天子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14、《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大运河
D . 灵渠
15、“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 以“德”教化人
B . 有教无类
C . 因材施教
D . 仁者爱人
16、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7、有这样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曾经激励了很多人发愤图强。其中“卧薪尝胆”的是( )
A . 吴王夫差
B . 越王勾践
C . 春秋首霸齐桓公
D . 楚庄王
18、“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这句话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爆发于( )
A . 渔阳
B . 大泽乡
C . 陈
D . 陇西
19、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 . 大兴土木
B . 大兴文治
C . 休养生息
D . 平抑物价
20、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是( )
A . 炎帝
B . 黄帝
C . 蚩尤
D . 大禹
二、判断题(共1小题)
1、以下各题都有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距今约七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改为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巨大的四羊方尊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改为
(3)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北海,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改为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同姓王引起的藩国危机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
(3)指出这一措施的高明之处。
(4)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
(5)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6)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7)他采取的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8)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围绕秦朝的相关历史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一起解决问题。
【史料结合】
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画图学史】
(1)材料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
(2)有什么意义?
(3)如图是肖鹏同学为方便知识的掌握制作的一张示意图。请你帮他把图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① ;②
肖鹏制作的这张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 制度
(4)【角色扮演】李磊在历史剧中扮演一位正在宣读诏令的官员:“统一度量衡;今后凡买卖交易统一使用 (货币).废除原六国的文字,以 为全国规范文字。
(5)【历史感悟】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