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等六校2017-2018学年秋季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


A . 夏朝时期 B . 西周时期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2、“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 以“德”教化人 B . 有教无类 C . 因材施教 D . 当仁不让于师
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 . 国家统一问题 B . 外族入侵问题 C . 中央集权问题 D . 儒家思想问题
4、“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说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

A . 城濮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马陵之战 D . 长平之战
5、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重要事件

约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A . B . 纣王 C . 文王 D . 武王
6、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 . 齐恒公 B . 晋文公 C . 秦穆公 D . 楚庄王
7、下图是位于文登市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 . “仁” B .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 . 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 . “兼爱”“非攻”
8、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A . 山顶洞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9、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手脚已经分工  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  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④过着群居生活

A . ①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④
10、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相传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  ②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 . ③④②①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③①② D . ①②③④
11、为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大禹 D . 秦始皇
12、《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宗法制 D . 分封制
13、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吗、那么“五谷”在何时已经备齐了?(    )
A . 黄帝时期 B . 尧舜禹时期 C . 夏商时期 D . 商周时期
14、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15、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那是因为夏朝(    )
A . 进行了变法 B . 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定了法律 C . 实行了分封制 D . 产生了封建制度
16、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种文化(    )
A . B . C . D .
17、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是(    )
A .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 B .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 C .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 D . 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
1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 B .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 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19、“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也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大运河 C . 都江堰 D . 白渠
20、“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里的“水排”是(    )
A . 耕作工具 B . 灌溉工具 C . 鼓风冶铁工具 D . 运输工具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1)【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原始居民居住的      房屋,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2)【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大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余秋雨

材料中提到的“成都平原上……了不起的工程”是指什么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根据材料,概括改工程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2、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其称霸得益于在哪些方面做出的努力?
(2)请说出两条“卫鞅”进行变法的内容。“卫鞅”的变法带来怎样的影响?“卫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实现国富兵强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3、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材料三:“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电视剧《大汉天子》片头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是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此,秦始皇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2)简要列举秦朝在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那几个方面。
(3)材料中的“上”指的是谁?“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4)这一政令的发布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5)“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对汉武帝来说,要稳固中央集权的“守业”,在思想上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请按照要求补充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

代表人物

政治主张

      

      

治人要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庄子

      

墨家

      

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以强凌弱。

      

韩非

      

兵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等六校2017-2018学年秋季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